作为一根扦插枝条,我为我的命运感到担忧。我感觉自己没有根,没有落脚之地。我常常为自己漂浮的命运感到忧惧。
其实,我不是唯一的,我的同类还有很多,我们大都站在湖州城市的角角落落,为这个城市带来一点绿意和生机。我们向来不引人注意,也从未奢求过人类的关心,我们只是默默地站在路边,在风中颤抖,蓬头垢面,好像找不到自己活着的意义。
有一天,我醒来,发现自己随其他大树一起被移栽到了一栋开放园区旁边。原来马路要扩建,我们被迫迁移。我有点伤感,毕竟我离开了生活十几年的地方;但我细细一想,又好像此处并没有什么值得牵挂的。我在这个新环境中落寞地四处看看,漫无目的地欣赏景色。我旁边是一个活动中心,里面有许多孩子在玩耍,也有喧闹的声响。有些老人在旁边聊天,我看着他们,但他们并不关注我。我没有觉得太难过,我并不自恋,因为我一直以来都生活在寂寞中。
从此,我在这个活动中心的旁边扎了根,经过数年,逐渐长成了一棵比原先大一点的树。我为自己的成长感到高兴,可惜却没人分享:我还是我,孤独的我,甚至连小猫小狗都不会在我这儿驻足。真是挺可笑啊,明明习惯了这种孤独,但为什么我内心深处却泛着一丝感伤呢……
春夏秋冬很多年,我恍恍惚在惚地度过。某天,有个小女孩欢欢喜喜地追着一只漂亮的斑纹蝴蝶,那蝴蝶停在了我身上“避难”,不久又飞走了。小女孩没有捉到蝴蝶,却注意到了“弱弱”的我,从我身上摘走了一个“果实”。我虽然疼痛,白色的汁水从果实蒂部溢出,但心里却很欢喜。我暗暗许愿——送上我最甜的果吧,只为让那个女孩再次光临。
果然,我的愿望实现了,过了两天,那个女孩又来了。从此,我和她渐渐熟悉起来。小女孩总是在傍晚夕阳西下的时候跑来,有时靠在我背上,有时爬到我身上。
这是我第一次和人类有如此亲近的接触。我觉得我的生命之光被点亮了。我沉浸在这份“光亮”之中,好像找到了自己存在的意义——感受世界的温度,也让人们在我这儿获得一点快乐,怀揣心中的希望,这就足够了。
那个小女孩常来看望我,对着我絮絮叨叨地讲着自己每天繁杂的小事,我默默地听着。她的讲述其实并不高妙,甚至前言不搭后语,四处矛盾,但我从未听过如此美妙的声音,也从没有感受过如此美丽的夕阳、如此芳香的花朵、如此温暖的世间。她还用稚嫩的字迹在我的一片树叶上写下了自己的愿望,并把它装在一个玻璃瓶里,埋在我的旁边。她写下的是:“希望以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都可以战胜它!”我真的希望,她的愿望可以成真。
美好的岁月总是流逝得很快,我习惯了温暖的一切。这一年六月,我结的果实特别多,特别甜。很多过路人看到我,便来采摘果实。我觉得没什么,把甘甜的果
实奉献给人类是我的使命。风吹来了,又走了;我摇摇自己的叶子,表达我的欣慰,我相信只有女孩看懂了我的态势语言。
时间过得很快,我逐渐长成了一棵老树。我还是过着与往常一样的日子,但我感觉到,女孩陪伴我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好似是因为她的学业越来越繁忙了。我
虽然觉得有点孤独,但回想起以前的生活,便不再悲伤。享受在美丽的但与我一样好像没人观赏的夕阳下,我继续站着,挺立着,感受生命的脉搏。
冬天来了。我的叶子开始像往年一样脱落,但是今年的冬天好像格外冷。我努力站直挺立,因为我的使命就是传播生命的温度。那个小女孩随着呼呼的风声,来到我身旁,看着我,思考着什么。她对我说,她在一场比赛中失败了,但是,她看到了我,虽然孤独,却一直充满生命的希望。她受到了鼓舞;我也从她的这番话里受到了激励。她说,乌云遮不住太阳的光芒,困难阻挡不了前进者的脚步!我感受到了共鸣,也从未如此震撼。活着!我找到了生命的意义。
站在夕阳下,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似乎第一次真正找寻到了自己。我想,如果没有那个女孩,我的生命依然寂寞。那个女孩是否也和我一样,在寻找生命的意义?在寒冬中,在迷茫中,我终于发现,世界竟如此多彩,生命竟如此伟大!一支名叫希望的画笔,将五彩的墨迹滴在了我孤独迷茫的生命中,逐渐渲染成一幅带有温度的画卷。从此,我眼中的世界开始真正地着上了色彩。
我是一棵树,一棵因希望而生的树。
教师点评:文章的构思引人惊叹,一是“相互治愈”的故事竟发生于人与植物之间的设定实在出人意料、新鲜独到,二是身为植物的“我”和小女孩因何而想要得到治愈、因何而真正得到了治愈、又因何而恰巧互相治愈,这一系列情节的设计逻辑合理、要素完整、环环相扣、架构清晰,三是故事被充分地铺垫,被流畅地讲述,被丰满了细节,被适时的对话、心理活动描写所推动,被细腻的文字、精炼的语言所呈现,被深刻的思考、真切的情感所升华,从而因流畅自然而引人深入,因起伏转折而吸引力十足,因同理之心和深刻感悟而感动人心、令人动容。在出彩的构思下,故事被尽善尽美的呈现,文章便被读者深深地注视和记住,而在出彩的构思下,是作者的匠心独运,还是作者情感与思考的投入。文章题目与内容关联不大,略微影响了文章的整体性和表现力,作者可以对题目再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