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的雨

三年级 叙事 920字
2023-02-09 19:03:21

国庆假期,又迎来了阴雨绵绵的尾声。北仑地处江南地区,坐落于东海之滨,因此北仑是一个气候温和却又时常风雨交加的小城镇。

北仑的雨,是有不同面孔的,是随心所欲的,是时不时要小情绪的。我从不知道雨竟可以如此地千变万化,时而是娇嗔的小娘子,时而是飒爽的女将军,时而是威严的君主。

秋天和春天,雨总是细密的,斜斜的,挽着风撞在人的身上,像是蹒跚学步的婴孩,撞到人后摇摇摆摆地跌倒在地。

北仑的雨是独特的,在我看来是战士,它将风作长毛,不断地刺向行人,那冷肃的杀气使周身的空气也降了好几度。即使你撑着伞,也挡不住来势汹汹的雨丝。它找了各种刁钻的角度,从我的伞下溜过去,实在是狡猾得很。

而最有特点且杀伤力最大的,便是夏秋之际的台风了。北仑地处沿海地区,又在太平洋多形成台风处,故每年的此时各种台风总争着来顺道探望一下北仑。它们常常是不远不近地打个招呼就走,也有更甚者过于激动,冲向北仑,拥抱老友,它们都会送上特产——狂风和暴雨。台风来时,整个北仑被笼罩在一片灰蒙蒙的阴霾之下,一连好几天皆是如此。而台风的排场也是十分的大,凡是它的前锋营,总是提前一两天打点好一切,向人们宣告它们的到来,鼓足了气势。当暴雨夹进风中时,台风才是真的来了,风仿佛士气大涨,更加猖狂地叫嚣着,张牙舞爪着。树叶被无情地打压,往往是刚砸下去,正要恢复时,却被打下来;泥土中不再看得见土块,取而代之的是湿漉漉的泥浆,汇成一股后又在岔路口分道扬镳;窗户上不是一颗颗的水珠,让人看不见外面,而是一整块玻璃的雨水,没有哪里未被水滴沾上,外面的世界笼罩在一片朦胧后面。听着这样的风声雨声,仿佛能闻到腥咸的海风,看见渔夫躲在家中关注海上的情况;仿佛能听到白色大鹏鼓起来后压抑的声音,看见农民在竭力补救一个个的缺口;仿佛能感受到漫至小腿的浑水,看到民兵子弟在抢修堤坝,雨水和汗水混合在一起。这是一场自然与人的力量的抗争,在大自然面前人是渺小的,自然嘲笑人类的不自量力,人类只是默不作声地抵抗。

北仑的雨既能灌溉庄稼,也可以带来灾难。它的柔和,它的威猛,它的一切模样,都逼着人们接受它、适应它。这是雨的美丽高傲之处,亦是人类生命力顽强之因。北仑的雨浇灌着北仑的人民成长,使他们可以面对一切,雨是他们的导师。

教师点评:“多变”,小作者抓住了北仑的雨最鲜明的特征,并悉心捕捉了北仑的雨不同的“面孔”,以敏锐的眼光、细致的观察对北仑的雨做了多角度的精心记录。文章开门见山,迅速入题,正文对细密的、来势汹汹的、杀伤力巨大的雨分别加以描述,结尾总结,首尾呼应,文章“总分总”的结构一目了然,层次分明。在清晰的架构下,雨多变的特点不仅呈现得鲜明,还更显其中的对比和区别,加之小作者场景选取合理、描写生动,文章动静相宜,有声有色,紧扣特点,主题突出。很棒!但既然是“多变”,小作者选择的角度偏少,还可以从更多角度来进行展示。而且雨的每一面应该是同等重要的,小作者却花了格外多的笔墨来描述台风天气下的雨,也详细描述了当时人们的行为,导致重心有所偏移。小作者需要就这些问题再斟酌一下。继续加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