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传统文化传播势微,多少人崇洋媚外,抛弃了我们古老的传统文化,追韩剧美剧,过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等国外节日,这种对传统文化的漠视无异于焚琴煮鹤。
正是我这一年的所见所闻,印证了这样一个道理:只有文化的回归,才能使国家更兴盛,让生活更美好。
民俗让年味更浓。2022年的春节,我是在永嘉老家过的,整个过程让我回味无穷。“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农历十二月廿四,我们迎来了祭灶拜灶王爷,爷爷准备好了许多好吃的,有各种糖果、饼干,还有许多水果。奶奶把糖果、瓜子、水果装在小碗里,整整齐齐地摆在灶台上,然后上香、敬酒水。爷爷告诉我,灶神爷在人间工作了一年要回天庭,每家每户都会在这天拿出各种好吃的来感谢,让他在佛祖面前给我们说说好话,来年保佑我们来年吃饱。可吃饭时我完全心不在焉,因为我想快点吃上灶台上的那些“美味”。
“爆竹声中一岁除”,除夕那天,我们贴春联、挂灯笼、点水灯,忙得不亦乐乎,最开心的要数放鞭炮了。我们买来了“窜天猴”“花蝴蝶”以及说不上名的烟花,伴着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一个个火球射向夜空,绽放出一朵朵五颜六色绚烂的花。最热闹的,就要数舞龙灯了,家家户户门前烧着麦秸秆,二十来人抬着龙灯走遍大街小巷,跟在后面的人敲锣打鼓,好不热闹。年的味道、年的气息,在传统文化中变得更加浓烈。
中式建筑让城市更美。过去全国的城市大同小异、千城一面,都是鳞次栉比的钢筋水泥城市,既熟悉又陌生。而近些年,传统文化的回归,传统建筑的保护发掘,让我们的城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西安“大唐不夜城”、成都“宽窄巷子”、福州“三坊七巷”蜚声海外、闻名遐迩,还有我们温州的公园路、朔门街、五马街、南塘河古街古味、焕然一新,甚至是我们边上的九山湖公园增添了牌楼、戏台等许多中式古建筑。正是文化的回归,让我们温州的形象更靓、城市更美、标志更明显。
乡村文化让生活更有意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桃花源,我也不例外,也向往着李子柒那样的生活,从雨落屋檐到火焰灶台,夏荷做酒到冬梅做馅,不仅于诗情画意的美景、口齿留香的美食、氤氲环绕的烟火气,更在于它可观可感的文化气息。我想,李子柒的视频点击量这么高,甚至火到国外,不正是对原生态的乡村文化的认可吗?
南怀瑾曾这样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可怕的是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如果文化亡掉了,就会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我坚信,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从今天起,我要做一个传统文化的“参与者”“传承人”,让文化融入生活,回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