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雨潇潇,行人缓缓,老屋里炉火微红,阿婆静坐着,手里的一根针起起落落,慢絮岁月之行,坚守不易。
年幼时,我瞧着阿婆做针线活,她都是接了活计在家做,有时也会为我缝一条碎花裙子。
花布裁好了,阿婆手捻着针,细细密密的缝着,屋外的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屋内的炉子噼噼啪啪的炸开细响。阿婆却不为所动,专心致志的守在炉前,为我缝补制出一个缤纷的梦。
我百无聊赖的趴在窗前,迷蒙细雨中,门口的大柳树静默着,也不知道他经历了多少年岁,才长成了一人无法环抱的粗壮样子。"阿婆,柳树多大了呀?″我问。"有 阿婆做针线那么久吗?"我又问。
"比这还久。"阿婆说。
“哦——那就是很久——很久——了。"
我不晓得很久是多久,但那枚针这么久一直在坚守,大柳树见证了这一切。阿婆就这样守着我童年的欢乐。
大了一些,我在田间地头玩耍时总能见到熟人:"囡囡啊,新衣服真好看,阿婆给你做的吧!″ "囡囡,一会儿我去你家取衣服啊″
阿婆可没什么正经的裁缝店,谁家要做什么、补什么,都是阿婆在家中完成的,但阿婆绣工好,价格又公道,人也和善可亲,自然成了一个活招牌。其实这都是阿婆的坚守成就的啊!
众多客人中,苏婆婆是最特别的了——他的爱人是教书的,但走得很早,他身边也无儿女亲人照料,但总见她穿着素净,面露微笑,也时常将衣服送来缝补。“也是个苦命的,日子过的太不如意。″阿婆缝补时总是这样说。
我幼时不懂,却也明白孤孤单单不好过,就时常去苏婆婆家串门。“我这一辈子都守着这枚针呐,时间催人老呀,我得干些好事善事才不算浪费时间啊!"于是阿婆总在除夕夜前赶出一件或月白或绀蓝的新衣来,叫我送去给苏婆婆。苏婆婆收到时眼里常含着泪水。
许多年之后,我才渐渐明白,阿婆的口碑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是多年来手艺的精进、人情的通达才造就的。
一枚针坚守,又何止这些呢?门口的大柳树已经很久很久了。
教师点评:文章结构完整,内容具体,文笔流畅,情感真切。文章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情感,颇为打动人心。通过文章,我们可以看到作者饱满真切的情感,文章也因此优美动人,触动人心。作者将细腻的情感融入进了每一个字、每一句话中,深深地感染着读者。文章语言优美,情感饱满,感染力十足。清新的文笔、隽秀的文字、流畅的叙述、丰沛的情感,都是这篇文章引人入胜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