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参天大树中,有一抹绿色,一抹紫黑色,一抹青色,这些色彩映照着我的半个童年,栩栩如生。
在我五岁之前,奶奶家还没有搬家,爷爷是初中教师,爷爷没退休前一直住在老房子里,老房子在学校里,那时的学校还是初中,也没有改修,大多数老教师都和爷爷一样,住在学校里的房子,学校里的房子有三栋,我们住在最里面的那栋,也是最靠近升旗台的那栋,升旗台的后面有一棵无花果树,枝叶繁茂,年年都会长出许多果子。
无花果的结果期是6月至10月,从夏末到深秋,夏天的果量少,秋天的果量多,夏天的是青色的,秋天的是紫黑色的,多多少少有些不同,紫黑色的是熟了的,青色的较稚嫩,手感偏生硬,而且不能吃。紫黑色的就不一样了,它们经过风吹雨打,早已脱去了青涩,所以手感软软的,也很好吃,甜甜的,带着一种独有的香味,可以当做中药入药,把它晒干了,也别有一番风味。
以前每到假期的时候,我都会在老房子住上一段时间,爷爷上课去了,奶奶去菜市场买菜做饭,我便会自己到无花果树下捡果子,在路边找根别人不要的竹签,捡几个样子较好的无花果串在竹签上,假装它是糖葫芦,然后到楼梯口那儿叫卖,“卖糖葫芦咯,卖糖葫芦咯,三块钱一串!”没过一会儿,就有一大堆和我同龄小朋友围了过来,在我们当时的眼里,无花果树掉下来的叶子就是我们的货币,我朝他们手上的叶子看了又看,一眼相中了一张精美的叶子,于是,那位拥有精美叶子的小朋友便成功的用三张精美的叶子换来了我手上的“糖葫芦”。
春天,我和邻栋的小朋友坐在无花果树下的石凳子吃着奶奶做的糖炒花生,轮流讲着笑话,你一言,我一语,听的人被逗得捧腹大笑。
秋天,我们比赛似的,捡无花果,找竹签,制作“糖葫芦”,然后比谁的糖葫芦好,玩的不亦乐乎。
现在,即使那棵无花果树还在,老房子也在,却再也找不回儿时的玩伴了。
教师点评:文章中心明确,思路清晰,内容丰富,文笔优美,情感真切。文章要素齐全,内容完整,细节充实,文中讲述的这段经历得到了细致、流畅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