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之间天地宽,朱白相辉韵无边。苍柔劲美巧变幻,点睛龙腾书墨间。”这是我学篆刻时做的小诗。案头上,我手刻的一枚“西泠明月之缘”小篆张,承载着那段难忘的回忆。
方寸之美初结缘。我小的时候,爷爷的书房里堆满玉石,墙上挂满方块蝌蚪文,他总是案头上忙些什么。那天我潜入书屋,立在爷爷身后,看得呆了,爷爷专注刻印,半天才发现我。他笑意盈盈为我细说:案头上大大小小的石头都是什么玉石料,朱白相辉的印章是什么字,刻印章都有哪些刀法——我越听越入迷!竟不由自主地想要学篆刻。
走进大师眼见开。在爷爷的引领下,篆刻的方寸天地为我敞开。他说学篆刻要开新机,开眼界,便带我去了杭州艺术馆。在那里,我仿佛穿越时空,置身古代,看到那蒋仁尚拙,黄易尚巧,白石古朴,大千豪发。爷爷说,大师刻石皆抱松柏之心,人宁静之境,蕴淡泊之怀。篆之刀法虽不过冲切两种,然变幻之美尽在一心,运用之妙尽在其人,这一冲一切、一双一单之间,学问无穷,尽在一个“悟”字。
西泠印社朝圣地。一春一秋已过,篆刻渐渐成了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天,爷爷带我去篆刻圣地西泠印社参观。路边岩石上的“皓心入禅”“以简易密”“竹节心虚是我师”,或柔婉或苍劲,或古朴或灵动。方章、圆章、异型章,章章奇妙;阳刻、阴刻相间刻,刻法无常;秦玺、汉章、唐宋印,印印动人。看得我心旌摇荡,不由吟诗一首:“南篆八体非虚名,皇玺将章并私印。印社大师列星宿,西泠八家粹国英。烟柳湖色风光好,且为南篆添美韵。”
西泠明月映我心。西泠归来,刻篆更“入魔”我总会和爷爷因“此处为冲刀或切刀”争执起来,最后当然是我“五体投地”,但这枚“西泠明月之缘”,却是我坚持用自己的刻法亲手刻成,虽稚嫩,爷爷却微笑颔首,称有灵气,有创意,有童心。
后来,我离开了西湖,但与篆之源从未曾淡过。
每当我拿起这枚“西泠明月之缘”地的小篆章,就忆起爷爷的话:抱松柏之心,人宁静宁静之境,蕴淡泊之怀。月光下,柳影里,虫声中,冲切之间,印进湖光月色,刻出长堤柳影,融入缤纷生活。学问植心间,此源无尽期。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清晰,结构清晰,内容丰富,文笔优美,立意深刻,情感饱满。文章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情感,颇为打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