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

三年级 叙事 1021字
2023-01-07 20:10:27

祖屋的窗外是几近荒芜的。

因为我们不常回去,父母也概来与我们在城市定居了,祖屋旁根本没有人去打理,像是个放养的杂地,任其生长。

我们也偶尔回去,推开布满尘灰的大门,从窗内远眺时,园子里最显眼的不过是两块大青石,湿漉漉的苔痕爬上青石,泛着绿盘盈豹光。石头占了一大块地方,压住了想在夹缝探取一线生机的草,只是在石头的两侧还残留着秽杂的,带着些污泥的枯草。其次则是落在石头旁的莲降,仿佛是有意的掩护若旁边的杂草儿,即使如此,杂草儿依旧在狂风中跌齒,指着那无法挺直的身躯。

俯下身子,就可以看到残酸的墙角还在禁锢着他们最后的家园,但这并不能阻挡墙壁上的斑斑点点的印记出现,更不能阻挡零落的碎片掉下。偶尔停留在窗台的马儿也似乎在伺察周围的环境。但这当然是不能令他们满意的,便马上拍了拍翅膀,又去寻找新所了。

看着这片杂地,“这两块青石也该处理一下了“母亲说,"是啊,是该处理一下了”父亲说。他们一齐搬开了两块大青石,被压久了的草像极了做菜用的铛,形成了一个半国弧,枯草儿疏松了他们被压久了的腰,缓缓立起身来,倒有些“重整旗鼓"之勢。令人惊奇的是,在毫不起眼的栏杆角,竞生山了一两果白色花苞,许是哪个路人随手散下的多余的花籽吧,只是他们还术展自己的美丽,细长的花杆就被那可憎的篱笆给折弯了身躯。回首看到另一块的园子,却是草木徐引,树木岩岩,倒是令人有些“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

在这样的环境里生存应当是极不容易的。但总有植物中的“先锋”能在各种的环境中生存,平车前就是其中之一。平车前又称车前草,极其普遍,在路边更是常见。它的根茎极短,叶基呈莲座状。结果时好似一条莲花在慢慢绽放,再从中磨砺出一把经过千锤百炼的宝剑一般。它不喜欢躲在另一块的园子衬托那互相竞放的花朵,若令有车前草,主人也会将它们当杂草处理,但在这儿,车前草不怕污泥沾染了他们,相比那些要依靠主人才得以生存的“温室花儿”,它倒是显出了几分隽气,夷然的样子更为它增添了“先锋”的气质。往窗外望去,又像是一群顽皮的小孩在互相辉映衬托,绽开把把的绿伞,滋润了人们的眼睛,空气中也溢满着车前草的清香,令人心旷神怡。雨“滴答”地打在车前草上,与风声合奏了一曲自然乐曲……

往祖屋的窗外望去,没有娇艳的花儿,只有在外人眼里毫不起眼的杂物,或许这些杂物在生活中非常常见,但他们拥有比别的植物更强的适应能力,在不起眼的地方也可以尽展他们的光彩,不因为他人的眼光而停止生长,不因为生得普通而放弃,因为他们是园子里最耀眼的美丽。

教师点评:文章拥有多个耐人寻味、值得细品之处。首先,文章开篇点明祖屋“荒芜”,却于后文讲述祖屋外有植物生长、有动物到访,从而形成先抑后扬之势,引人深入;其次,作者观察屋外“荒芜”之景,在无人打理的景象里看到了大自然的秩序,寻得了屋外“荒芜”之中的盎然“生机”,从而让文章形成微妙的“矛盾”,更添意味;再次,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屋外的花草树木,也以深情的文字呈现这一草一木之生命力、之魅力、之不羁强烈的力量、之无惧顽强的精神,从而为笔下的植物赋予了更为别致的气质和韵味,悠长意蕴;最后,作者呼应主题,点明主旨,为这一次眺望窗外的别样收获做了总结和概括,从而释出了文章极为深刻的立意,也为“窗外”这一主题赋予了更为高远的内涵——向窗外望去,望向四季更替的印记,望向难得一见的风景,望向生机,望向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