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文章太苍白了,不可能动读者”指导老师将我后耗费不少心血的作品退还给我,“最后给你一次机会,这次的参赛作文再写不好,我就找别的同学写了。”他的话轻飘飘的,想透过纱窗的冷风,吹散了作文稿上的黑字,吹乱了我的思绪……
我手握那几张毫无意义的废纸散漫地在街上踱步。熙熙攘攘的人群,神色匆匆;拔地而起的高楼,满满压迫;几行北飞的候鸟,无情来去。那一路上,我的眼眸中失去了光,思绪在不停地流离与挣扎,心朝沉沉浮浮。我不知道,还要不要坚持那个最初的目标——成为一个作家。
终于到家了,我瘫坐在书桌前,机械地提笔在纸上写下标题——“青山”,这也许是我最后一次机会。
久久凝望这二字,始终不敢落笔,我不想错过这珍贵的机会,可此时的脑海中却空白无力,生活中除了高楼、人群、灯光,何处有青山?为了创造出一篇佳作,我急切地翻开名家之作,贪婪地从他们的名笔下汲取着优美词句,渴望借鉴出属于我自己的青山。
已是作家的叔叔轻轻地推开了门,似乎早已知道我的烦心事,轻手轻脚来到我的身边,有力地拍了两下我的肩膀,唤醒了我麻木的神经。他语重心长地留下了一句:“急功近利的心态是写不出优秀作品的。”
“那要怎么办?”
“写青山,你就要走进青山,了解它的本质。”
我望着他离去的背影,晚风吹起了我凌乱的头发,也许他说的对,华丽虚空的文字是无法构造青山真迹的,我要切身去领略青山的本质。
放下了手中的笔,我缓缓地踏入青山里,望着那风峦叠嶂,碧水如镜,候鸟浮云,倒影翩翩,两岸之景犹如百里画廊,我浮躁的心灵变得澄澈。
青山缄默,流水有声,似乎又有千言万语。我看到层次分明的岩石肌理里藏着火山地震之残迹,又听到林海松涛里传来雷击雨啸之余音。轰然倒下的巨木之下萌生出无数寻找阳光的幻苗,无数的清溪细流消失于路途之中,又汇合在叠铺之中,渔樵耕读的吟哦随着猿鸟的鸣叫留在古曲的韵律中,金戈铁马穿过千山万壑落在历史的书页里,新生与消亡都只是一段段历史。那一刻,我似乎穿越到几个世纪前,见证了一颗石头长成一座山,一颗种子长成森林,一滴水长成一条河,一切微小用恒心和毅力来成就伟大。
缓缓地走出了青山,我提起了笔,不再顾忌文章用词的恰当,真诚地写下了感:写作的境界不是某次比赛的成功,也不隐藏在某个作家的文笔下,而是藏在丛林深处,必须有恒心和毅力才能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