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夏的庭院开始漾起栀子花透过雨水的香气,而家乡山后的青梅也熟了。
每回家乡,奶奶总叫我帮着摘青梅,晏几道说:“拾蕊人稀红渐少,底杏青梅小”晏几道摘的梅子不大,但我摘的青梅却饱满多汁,还带着浓浓的酸甜味,不仅软了我的齿,也软了我的心。小溪潺潺,把去了蒂的青梅就用这溪水洗一洗,山里雾气弥漫 ,才发现,原来五月是不用笔,就能画出的画,原来青梅是不用尝,就能知道的酸。
我和奶奶迎着青绿色的山,顶着粉黛色的天,一步步慢悠悠地,把一篮子酸甜提回了家,接下来,奶奶就要把它们用来泡酒,她把一颗颗圆滚滚的青梅倒入玻璃瓶中,春日暖阳下,玻璃瓶中晕出一圈圈葱倩色,折射出整个春天,勾勒出我的童年。接下来奶奶放入一层香甜的冰糖,嘴馋的我总会偷偷尝两粒,这时奶奶总会勾到我的鼻子,喊我偷吃鬼。最后,看奶奶倒入一整瓶酒,香气直扑鼻尖,每当看奶奶娴熟的动作,笑起来脸上的皱纹好似山溪的水波,一漾一漾,直暖人心,让人好不幸福,同时,心里也暗暗期待着,品尝这青梅酒。
终于等到隆冬,奶奶便毫不吝啬把青梅酒全部拿出来,放在锅里煮一煮,清香氤氲,塞一碗在我手里,直暖人心,迫不及待品尝一口,好似没了当时的酸涩,多是浓浓的香甜。奶奶总会拉着我的手,在冒着热气的火炉前,不停叮嘱我,好似我一身隆冬也被奶奶赶走了。奶奶也总把瓶里泡完酒的青梅拿出来给我吃,皱皱巴巴的黄梅,好像奶奶那张沧桑的脸,她总会笑眯眯看我吃,喜欢看我吃完满足的小表情。
到离开时,纷纷扬扬的冬雨落下,打在树叶和房瓦上,清脆可听,坐在车里,从后视镜看见奶奶正匆匆忙忙,往袋子里装着什么东西,一边喊着:“等等,等等,我装点东西给孩子吃……”看她迈的匆忙的步伐,小小的身影越来越近。她把袋子伸进车里,探进头来边说:“好好读书,天冷了,多穿点衣服,这是给你的梅子,记得吃,下次一定要来,记得给我打电话……”一句句嘱咐的话,透着梅子的清香扑来。终于,车开走了,我从后视镜看见她挥着手,又迈着腿慢慢走回屋子,一下子酸涩埋进了鼻子,我想,肯定是青梅酸了我。可是,我也知道,奶奶泡的青梅永远是甜的。
而现在,也很少回到家乡,我总在细雨打湿芭蕉,独坐在窗前时,把这些回忆如青梅煮酒一般,拿出来一遍遍熬煮,最后只剩个皱巴巴的梅子,那是我不得不说出口的想念。但总有段时间,我在电话里总跟奶奶念叨那碗青梅酒,她总说泡了好多,就等我回家啦,但每次没回去时,就想奶奶是不是拿着那碗青梅酒,在寒冬里等了好久,不等谁,只是等那个她牵挂的孩子。而我也在繁忙的生活中想念,不想谁,只是想那个寒冬等我的人。
青梅留酸的味道我永远不会忘记,就像奶奶对我的爱,永远不会消失。我何时才能喝到,那留存于心底的味道。
教师点评:这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以“青梅酒”为线索,按照“采摘青梅——做青梅酒——喝青梅酒——忆青梅酒”的顺序展开,使文章结构精美,条理清楚,也清晰地流露出了小作者的情思。和大部分语言华丽的作文相比,这篇文章的语言是偏向朴实的,但其中有一些句子用词贴切,呈现出的画面也格外有美感,可见小作者有字斟句酌。总之,文章行文清新流畅,情意真挚,笔下的青梅酒令人沉醉,文中透出的思念的情绪更是格外打动人,希望小作者能够尽快有机会再次与“奶奶”见面,不至于一直“想念却不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