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一杆墨笔,呷几口粗茶。起身,兀然而倒于榻上;偏头,观云卷云舒。信手捉来一只玩具,端于目前,却无意间察觉压在玩具之下的手。手端的很稳,如同是擎天的柱子。我猛然想到了什么,盯住那被岁月的黄漆染过的手背与依旧红润的手心交汇的一线,碎片般的记忆如潮水涌来。
幼时,大概是一个男孩对新鲜事物的好奇,我总是怂恿家长要买些可以组装的玩具。凡是散学归来,总是要先玩个痛快。蹦跳着回家,再蹦跳着坐下——结结实实地摔在地上,开工。只见一双白嫩如羊脂般的小手,笨拙地摆弄着玩具,小手时而悬在空中,时而胡乱的挥舞着,又或者右手的零件恰好的扣在左手上。虽不如大人们蝴蝶穿花般的灵巧自得,我却依然沉浸在这周而复始的失败中,不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只留一句“明日何其多”充斥心田。小手也在不断地磨砺着自己,他也希望追得上时间的步伐。
后来,我和玩具之间隔了一层叫做学习的屏障。迈步回到家,再迈步抖擞下精神,转入书房,微风徐来似在提醒我照顾架子上的玩具。我脱下书包,挡在了身前,架子不高,却也无人问津。换衣,饮水,端坐,握杆笔,开卷书,伏案疾笔。文字犹如雨点打在纸张上。一只早已不在娇嫩的少年的手飞似的翻动着,他在拼了命地抖动着,他知道:当初既然用许多明日去锻炼自己,那么今日便要从时间手里把抢时间回来。追上,已经太慢了。姥姥家的檐下的石阶总是有些浅浅的坑洼,那是被不知几何的大雨洗礼之后的石阶为雨滴留下的家。我瞥见了那杆要和我的手融为一体的笔,放下笔,看着中指为墨笔留下的“家”,便自我挖苦道:“好一个不再娇嫩的手,原来是已经畸形了。”这双手有些颤抖,后悔当年没有听长辈的话。亦有种“少年不知愁滋味”,微风有点冷。
一声春雷从我耳畔炸响——竟然是我内心的督促。我定了定神,坐起,放下那几经辗转才能被我信手捉来的玩具。双手捧在我的面前,看着那一条条或深或浅的掌纹,像是被光阴斫开的,深如大河,浅如小溪,我想,里面流动的是墨水吧。翻手,手背一如我多年前写过的卷子,发黄。一双手,有红润的活力,纸黄的积累,如此的圆润不冲突。
白驹过隙,我和手要动得更快、再快。“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看灯火昏黄,木桌前,一少年,手执笔,耕梦里国。
教师点评:文章中心明确,取材丰富,文笔优美,情感饱满。通过文章,我们可以看到作者饱满真切的情感,文章也因此优美动人,触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