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不识月,呼做白玉盘。——题记
黑夜,是与金乌东升不同的两个世界。当晚霞抹尽了最后一丝太阳的余晖时,静谧的月光便洒满了大地的。那一轮明月,曾几何时就因它洁白皎洁,一尘不染,从古至今才会被那么多的诗人、作家称赞。
小的时候并不知道什么是月亮,什么是太阳,只知道天空中时刻挂着一张大饼,时而发着亮光,时而发着幽光。妈妈跟我说白天的那叫太阳,晚上的那就叫月亮。我很疑惑,明明就是一张大饼,为什么要给它取两种不同的名字呢?为什么又要在白天给他取名叫太阳,晚上又要给他取名叫月亮呢?
小时候的我并不只是做了这种愚蠢的猜想,我还想着如何将月亮从天上摘下来归我己用,毕竟那时我可把那两个东西看做一张大饼呢,可若试图摘星揽月,轻拾月光,那皎洁的月光便在我的指尖蜿蜒流淌。就像“猴子捞月”那般拥有童趣的童话思想,却又干着愚昧之极的行动。我认为它是可以吃的,还在幻想着它是什么味道,是冰冰凉凉的呢?还是像刚烤出来那般新鲜热呼,散发着阵阵香甜的呢?
这种问题一直伴随着我上小学一年级,可却还是并未解开我的疑惑。虽然我已经不再像小时候认为它是一张大饼,我明白了它们为什么要叫两种名字,确实是不一样的:白天的那张大饼大大的、烫烫的。每当正午时分站在那大饼的底下,就像被灼烧般感到浑身骚痒难耐,便每每都想逃避它。到了晚上,那大饼却与白天截然不同!那如水般的月光,照在我的身上冰冰凉凉的,伴随着风吹过去,还感到一丝寒冷。并非说我不喜欢太阳,只是更喜欢月亮而已。或许是我觉得那月亮更像我的母亲,而月亮撒下如何的光,更像我躺在母亲的怀抱中。而太阳更像我的父亲,十分威严而令人难以接近。
可现在我觉得夜间明月不仅仅是一张大饼,更是宛如一位青衣少女一般有着鲜活的生命,是那种会跳的、会动的,一种灵动、生巧的生物。在月上中天时分,皎洁温柔的月光会在如墨般的黑夜中烘托出一片平静与祥和,那月亮的光落在树枝头上,落下斑驳的黑影,零星的像是碎钻镶嵌在树上。
就像那首诗般,小时的幻想已经不复存在,现在已经被科学占据了现实,也许这并不会是一件难过的事情,但是也不再会有小时候那种懵懂的幻想。
教师点评:文章中心明确,结构完整,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重点突出。巧妙运用修辞手法,文章的描写惟妙惟肖,非常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