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总是站在自己的高度上看问题,你不能奢求统一看法,也不能控制看法的滋生,但可以改变自己的眼睛,从而使心中的世界与别人不同。
——题记
一天早上,去赶早市。天还不甚凉,薄薄的雾气弥散的阳光。摆早市的街道上,一如往常般挤满了摆摊的小贩,一些上年纪的人,还有妇女正提着布袋兜转。你来我往的讨价还价声交缠在一块儿,到最后绕成嘈杂的一团。
薄雾后的人影虚晃,望着那浓雾后的世界,我有些不自在的缩缩脖子,慢吞吞地挪过那层薄雾。
“烧饼,烧饼,糖的一块钱,豆沙的一块五……”
“土豆减价了,八毛五!”
我开始向早市深处前进,马路本就不宽敞,如今堆满行货和杂物,来往的客人不绝,简直难以下脚。油炸味,烟味,各种民间气味冲的我头昏脑涨。走一步便摩肩接踵,跌跌撞撞。我扯了扯厚重的口罩,想呼吸下新鲜的空气。但我很快就发现摘不摘没有什么区别。
我抹抹滚着汗珠的额头,终于决定马上离开这个拥挤又散发的刺鼻气味的地方。
可就在我转身时,只听啪的一声,像是什么东西碎了。我朝声源望去,被一个中年妇女牵着手的小男孩,踩碎了一颗鸡蛋,正有些不知所措的呆呆站着。摊主是个喀斯特地貌脸老太太,黯淡的肤色,纵横崎岖的皱纹,深陷的眼窝,花白而稀疏的头发,零星的泛黄牙齿拼出了一张略显狰狞的面孔。我下意识的想,估计要出点“赔事”了。
果不其然老太太瞅了一眼地上的狼籍,咂咂嘴,缓缓地站起身来。
她肯定要开始索要赔偿了。我心里想。
可她却走到小男孩儿的跟前,摸摸他的脑袋朝不停道歉的妇女咧开一个笑容:“不就一颗鸡蛋吗,没什么大惊小怪的,娃娃的鞋还脏呢,快,带孩子回去吧。这里我来收拾!”
什么?不按套路出牌?!
就在那一瞬间,伴着那些争着给孩子擦鞋,争着帮老太太收拾摊位的路人的招呼声,我却感到了自己无比的渺小与惶惑。
薄雾渐散,我飞也似的逃出了那条街。
有时在路上,听到那些结伴的老人或者夫妇总会讨论着“早市比店里的便宜还新鲜”“那里卖的总是让价,六块五说成六块”“……”
我会默默地聆听,心里多了份虔诚与惭愧。
于是有一次,同学来家做客。我们商量做饭。她提议去超市买,如今已经嗯是正午时分。我本来还想对她介绍早晨的市场呢。在路上我对她兴致勃勃地讲起早市。她却一脸诧异:“那有一点脏乱差吧?”我自觉没趣,便缄口不提。
曾经我对早市不屑一顾,可正因那颗鸡蛋,那位老太太,我却猛然发现,相比于店里冷清的柜台,不苟言笑的员工,早市富有的人情、烟火、温情仿佛是另一个不一样的世界。那里欢笑纷纷,人群攘攘。我之前的生活所感显的冷漠又沉重。冗长的距离拉开了人心。
我看早市如温情的火苗,普通家庭看早市似生活的净土,也有人看早市是脏乱的地方……
我不禁想起,遍看人间景不同,人心相异景却同。佛印曾对东坡说,你心里是什么,你看到的就是什么。心中有温暖,世间亦温暖。
教师点评:主题明确,有条理性,取材真实,文笔流畅,情感真切。作者在文中讲述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文章富有生活气息。文中分享的经历一波三折,趣味盎然。文章要素齐全,内容完整,细节充实,文中讲述的这段经历得到了细致、流畅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