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的晚秋,枯老泛黄的树叶一片片轻盈地缓缓飘落在雨后的田野中,泥泞的土地吞噬着我的双腿,我厌弃着粗鄙的土地。清冷的风透过衣裳,使人不得已将衣裹紧,我紧握着母亲的双手,小心翼翼地行走在这荒僻山村间,寻找祖母家的檐壁。走过这凶险的道路,母亲轻抚发端,抬起双眸,这是她想念的家园。母亲紧握住我的手,我们开始奔跑,大笑,幽静的山林里回荡着明亮而发于内心痴痴的笑。惊扰了田边收麦的农户,我们极目远眺,嗅着麦香,望着故乡。
母亲望见了祖母,挽着发便麻利的从田埂上滑下,我悄悄地快步跑过田野,面对泥泞的凶险,退却在一旁的石头边发呆。我不是望见一个头戴草帽,瘦高挺拔的青年,黝黑发亮的脸颊上布满汗水,似乎在他脸上聚起了小小的溪流,灰黑色冼的发白的破旧衣衫,像雨打风吹般狼狈,干裂的嘴唇像七月的戈壁滩。我从怀里带出水,低头小声问他:“你喝水吗?”他谨慎地瞟了我一眼,摇了摇头,我不再做声,从石堆里选出几块圆滑的石头摆弄起来。他一边劳作,又不是向我这瞅过几眼。落日的余晖照在它宽耸的双肩,营造出这绝美的图画,天幕缓缓下落,黑蒙蒙的让人不自在,母亲拽着我往家里赶,回头看去,圆滑的石头上有我为他留下的清水,稻田的静和黄昏的暖是如此祥和。
祖母家的墙头还点缀着些许青红色彩,像祖母为了安便坐在堂外,吃起了晚桃,院子里没有枯黄树叶的哀,只有点点秋菊的暖。月光温柔,我突发对这个青年有些好奇,小心走进堂里,问起祖同一母那人的来历,祖母握住我手,慈祥温和的笑,对我讲:“那人应该是春泽那孩子吧,这村里没几个年轻人,那孩子在地里一干就是几天,也不见歇,父亲早逝,是个苦命孩子。”祖母不见了笑,拿起一旁菜篮,安排我去送些饭菜。
走出灯火通明,欢声笑语的门外,枯枝上栖着乌鸦嘶哑的叫嚷,不自觉的又裹住衣裳,破旧的门楣腐朽的让人恐惧,我只敢轻轻小心的呼唤,开门的是一位白发银丝,满脸褶皱的农妇,我恭敬的躬着身温和地问:“是春泽家吗?”她招呼我进门,微小的蜡烛在秋风里晃动的可怕,阴冷潮湿的地面让人冷颤几下。不等她为我寻个安坐的地方,我便放下菜篮飞奔似跑出门外。也许为了不让他难堪,也许是这悲凉的夜让我难安,跑出门外,这颗还未经历多少世事的孩童内心格外的沉静。那夜,这土地多么可爱。
次日清晨,祖母为我们找了辆小车,树林那边阳光温暖的洒在田野,北行的大雁排列在乡村“军演”,躬身劳作的青年捧起金灿灿的谷粒,悠长的大笑,此时,山谷里回荡的是畅快的喜悦,我拨开窗帘,大喊一声:“你好,春泽。”
教师点评:取材独特,语言生动,情感细腻。文章要素齐全,内容完整,细节充实,文中讲述的这段经历得到了细致、流畅的展现。文章通过色彩的描写来带入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