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着,盼望着,终于开学了,我是一名四年级的小学生啦!晨会课上,老师笑盈盈地说:“9月10日是教师节,我们要以‘红烛赞’为主题出第一期黑板报。我们是中年级的学生了,黑板报要自己出,在绘画和书法方面有特长的同学,请到宣传委员王韵歆那儿报名……”
同学们踊跃报名,经决定,放学后我和三个同学一起留下来出黑板报。我和刘彦章打开《黑板报报头设计》,开始画图。张忆宁和金知玺拿了米尺开始画线,准备写字。过了一会儿,我抬头一看,生气地嚷起来:“刘彦章,报头选的插图不符合主题,擦了重画!”我扭过头,转身一瞧,气得直跺脚:“知玺,你画的线斜了,让人怎么写字?”再一看张忆宁写的字,我更是气不打一处来:“你写的字大大小小、高高低低,太不像样了!”张忆宁瞪了我一眼,说:“就你行,你一个人出吧。”随后,他们三人气呼呼地走了。教室里留下了我一个人,我心里暗暗想:“我的书法和绘画作品都在比赛中得过奖,你们走了,我一个人也能出。”我爬上爬下,画画,写字,忙得气喘吁吁。
不知不觉天渐渐暗了,我走到讲台前一看,呀!报头太小了,很不起眼,文字太多了,
写不下了,我急得直想哭。这时,班主任沈老师开完会来到教室。满脸粉笔灰的我,忍不住扑到老师怀里哭了起来。老师问清了事情的经过,劝慰我说:“你想为班级出好黑板报的动机是好的,但是你没弄明白一个道理。我给你讲一个故事:两个瓶子里各有6个球,用绳子系着,瓶口很小,一次只能取出一个球,小朋友们比赛从瓶中取球。第一组小朋友求胜心切,裁判员一说‘开始’,他们几乎在同一时间拉绳子,结果球挤在瓶口,一个都取不出来。第二组小朋友呢,按着顺序将小球编上序号,分别为1、2、3、4、5和6,一个接一个取球,不一会儿,球都取了出来,获得了胜利。老师希望你能从这个故事中受到启发,明天出色地完成黑板报。”
回家的路上,我仔细回味老师讲的故事,顿时明白:我要和同学们学会合作,扬长避短,互相帮助,齐心协力才能出好黑板报。
第二天,我把三位同学请来,很真诚地向他们道了歉,又邀请他们一起出黑板报,他们同意了。放学后,我们四个人一起先去看了学校大队部的黑板报,学习出黑板报的方法。然后我们一起回到教室,画出黑板报的分布图,确定画报头、插图的位置和图案,确定板报的内容和排版形式。接着,我们又一起分工——“小画家”张忆宁画报头,金知玺打边框,画插图,“小诗人”刘彦章修改短文《红烛赞》,我负责书写文字。张忆宁在画画过程中,遇到颜色搭配的问题,我们便一起商量解决;金知玺打边框的时候,我帮助她扶好米尺;刘彦章修改的短文,张忆宁大声读了一遍,我们又提了修改意见;我写的字渐渐往上斜,金知玺忙提醒我要注意……
没有争吵,没有埋怨,大家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就这样,天还没有黑,黑板报就
顺利完成了,我们欢呼雀跃起来!这时,老师悄悄地站在教室讲台前,为我们鼓掌……
教师点评:这一场“黑板报风波”,有初接任务时踌躇满志,也有出师不利时满心愤懑,有无所适从时着急慌乱,也有得到点拨后恍然大悟,有“独木不成林”的亲身体会,也有“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深有感触,有波折不断,也有心绪起伏,有挑战多多,也有收获满满,是名副其实的“风波”,也是独一无二的经历。这也可见文章取材之独特新鲜、叙述之有序充分,更可见小作者对主题的提炼准确到位,对感想的体会深刻全面,以及对自己想要通过记录与分享来留作纪念、传达感悟这一创作初心的圆满达成,文章也因而成为了一篇值得参考的记叙文佳作。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