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蝉声阵阵。我和哥哥一起来到新津的观音寺,了解斗拱的秘密。
因为是来看斗拱的,所以我和哥哥直奔斗拱最多的吡卢殿。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斗拱是什么?斗拱,是中国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从柱顶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合称斗拱。它一共有3个作用:装饰,抗震,荷载。斗拱一般出现在屋檐下,不过也会用到柱子顶端或者大门上方。
毗卢殿一共有24个斗拱,大殿正面有10个,后面有6个,左右各4个。
听介绍的老师说,历朝历代的斗拱大小是不一样的,越是往后,斗拱就越小。不过这并不是因为斗拱自己会缩水,而是因为后人建筑上有了更多的结构,所以斗拱的作用越来越小,自然不需要那么大,像北魏建造的佛光寺的斗拱就很大,足有一层楼那么高,而清朝的故宫文渊阁的斗拱就小了很多,只有半人高。
这就是我们这趟观音寺之行的收获,原来一个斗拱居然可以看出朝代更迭以及建筑的迭代变化,看来我们之后可得好好学习建筑知识,这样才能更好了解我们身边的建筑房屋,体会古人非凡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