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入暖送屠苏“一阵阵的爆竹声预示着新年的到来。对我们客家人来说,大年二十九晚,家家户户都会做炸枣。妈妈说炸枣圆圆的、金黄金黄的,寓意着新的一年全家团团圆圆,日子红红火火。
做炸枣之前,先要往大锅里倒入一半的油,然后用慢火烧。妈妈先把准备好的糯米粉和煮熟,再把去了皮的黄芯地瓜倒在一个大缸里,边加温红糖水,边匀速地搅拌。等到糯米粉和地瓜和成一个干湿刚好的大面团时,大家就围坐在大缸旁,把它搓成一个个汤圆大小的小圆球,然后放到一个用竹子编成的大圆盘里。这时锅里的油也差不多冒着小气泡了,妈妈轻轻地把小圆球一个个地放入大锅里。“咕噜——咕噜——”炸枣在油里翻着跟斗,淘气地打着滚。只见刚才还是淡黄色的汤圆,慢慢地变成了金灿灿的乒乓球,它们一个个挨挨挤挤不断往上冒,发出一阵阵诱人的香味。我看着它们秀色可餐的模样,早已垂涎三尺,不禁萌发出一个想法:如果能吃自己做的炸枣,岂不更美味?
说干就干,我撸起袖子,模仿着妈妈的做法,捏了一小块面团放在手心,双手不停搓揉。可是搓着搓着,要么就散了,要么就成了葫芦状,好不容易搓成圆形的,放在盘里不久又开裂了。我搓的糯米团个头或大或小、形状凹凸不平,石头般的模样跟大人那圆溜溜的糯米团格格不入。特别是那一个开裂的糯米团,像咧着嘴对我笑,又像我的心碎成了两半。在我万分沮丧时,妈妈说:“再用力点,面才能更好地柔和在一起”。我用力揉着揉着,揉了大约一分钟,此时面团表面已经很光滑了,就这样一个两个,我越揉越好,越揉越快。看着圆盘里的一个个小圆球,它们终于不分彼此成了一家人了。
最后,我特意揉了一个小熊形状的炸枣“犒赏”自己。出锅后,我在堆成小山的炸枣里挑出了这个小胖墩,它通体金黄,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趁着它外皮微凉时,我轻咬了一口,外酥内香,瞬间惊艳了我的味蕾!炸枣,团出了浓浓的年味,开启了一个温馨、热闹、团圆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