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里,我向妈妈学做自己最喜欢的家乡特色小吃——“灌蛋”。可别小瞧这样一碗农家菜,它被列为我们闽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上过央视呢。每逢佳节,乡亲们都会动手做一大盘“灌蛋”来享用。
妈妈告诉我,制作“灌蛋”的食材极为讲究,需选用农家土鸭蛋,这样的蛋白黏稠,蛋黄不易散开。馅料也需用农家土猪前腿肉,配上好的香菇干,手工剁成泥状腌制好,我一一记在心里。
一切准备就绪,就进入神秘的“灌”蛋环节了。只见妈妈磕开蛋壳倒入杯中,轻轻拨动蛋黄找到白色的蛋眼后,左手熟练地用一根竹签将蛋眼固定住,右手用两根竹签夹起肉馅,一点一点地往蛋眼里塞,就像给嗷嗷待哺的宝宝喂食。我心惊胆战地看着,担心蛋宝宝会炸裂开来。转眼间妈妈又塞进了好几团肉馅,直到蛋宝宝的肚子鼓鼓的,才举起杯子麻利地倒入锅中。见我跃跃欲试的样子,妈妈把三根竹签交给我。我照猫画虎,小心翼翼地用竹签将蛋眼戳破,再夹起一小团馅料往里塞,正打算塞第二团时,就不慎将蛋眼刺穿了,处女作宣告失败。第二次我吸取了教训,左手控制好力度,右手小心翼翼地一点点塞肉馅,好不容易总算塞进了三小团。虽然它显得比较瘦小,但总算完整。妈妈说想把蛋灌满,还需要多些时日加以练习,才能熟能生巧。我高高地端起杯子,将蛋倒进锅里,只听“啪”的一声,灌蛋直接在锅里皮开肉绽了,惨不忍睹。妈妈笑着告诉我,要顺着锅的边沿轻轻往下倒,才不会“鸡飞蛋打”。失败是成功之母,第三次尝试,我总算成功了。
文火慢煮约半个小时后,蛋宝宝们欢腾着浮出了水面。煮好的“灌蛋”,外表晶莹剔透,白里透黄,肉馅绽开,外形酷似元宝。所以我们家乡人又称之为“银包金”,寓含“生活安康,财源广进”之意。撒上葱花、紫菜,加上骨头汤,香味四溢,我垂涎欲滴了。我贪心地咬了一大口,哇,外皮嫩滑,蛋黄与肉糜、山菇的鲜味交融在一起,美味极了。或许这就是幸福的味道。
要是你来我的家乡做客,我一定请你品尝我亲手制作的“灌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