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幽小村,暖暖乡邻。
——题记
狭小的小巷,回荡着流水的声音,沥青小路在路灯下被雨水裹了一层亮晶晶的糖衣;月光悠悠,用宁静的夜抚平了夏的燥热。恰恰那蝉不懂事,不知疲倦地划破夜的宁静,不知是谁家的呼噜声飘窗而出,倒也与蝉声蛮般配。
一夜好梦。
夏日里不许偷懒,六点便被邻家公鸡叫了起来。本以为已起的够早,却不知小巷五点多便热闹了起来。窗外阳光毫不吝啬地向大家分享它的温暖,只是有点太过于热情罢了。茉莉花用清幽的雅香装点着夏日的角落,低头,总能看见一两朵在小小的角落里解释生命的意义。也许是墙上有太多岁月的痕迹,衬得那洁白的小花是多么娇嫩,多么生机勃勃。
“外孙女来了啊!”一声清脆的喊声引着我回头,便看见一位婆婆拿着一根玉米站在我面前,标准的农民相:算不上塌的小鼻子周围,几处淡淡的雀斑坐落在小麦色皮肤上,粗犷中带着点温和,浓厚的地方口音,暗示着地方人,只是,我不认识她,她却认识我?
几句聊下来,我才知,这位婆婆也是小巷人家,小时候她也是看着我长大的。分别之时,她从家中拿了些玉米送给我。玉米甜甜的,糯糯的。不用问也便知,这是自家田里的农作物。可不,田里大片大片的玉米地上的玉米,可正在享受着日光浴,聆听布谷鸟和蝉的合奏曲呢!
我边吃着玉米,边回想在家的生活。
大家也是邻居,只不过互不关注。在我看来,打声招呼都是需要勇气的。热情的问候回应的是冰冷的脸,换做谁都没有勇气继续问候了吧!久而久之,邻居之间,便成为彼此间最熟悉的陌生人。
想着想着,又有几位婆婆送来蔬菜和西瓜。我有些惊讶,为什么无缘无故地送瓜果呢?便看见从厨房里出来的外婆手里多了几只她刚刚做的包子,分给那几位婆婆。从她们的谈话中,我知道了原因:她们经常相互送力所能及的蔬果给外婆,而外婆,也经常慷慨地向邻居们分享她所拿手的面食。
所谓礼尚往来,相互帮助,就是这样吧!
看来,学问藏在乡邻里。外公去世了,外婆不是孤身一人,有暖暖的乡邻陪伴着她;而这一切的美好,都是建立在互相帮助上。“乡村淳朴”,淳朴的,是人心,纯洁美好;如这小村庄一样,纯洁美好。
幽幽小村,暖暖乡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