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一片茶园中一座破旧的老屋就是我的家。奶奶很勤劳,采茶的季节一过,她就忙着晒霉干菜、萝卜干,光线暗淡的屋里总是弥漫着一股酸酸的味道。
我五岁那年,一座三层楼房伫立在绿油油的茶园中,又通风又明亮。早上起床,我站在阳台上,深深吸气,就能闻到空气中茶叶、青草和泥土的芳香。我们家富裕了,但年近古稀的奶奶依旧保持着勤劳简朴的生活习惯,年复一年的采茶、卖茶,种菜、卖菜,日复一日的烧饭、洗衣服、打扫卫生……
我永远忘不了,当时我把饭粒掉在桌上时,慈祥的奶奶会皱起眉头,一面说着“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面把饭粒一粒一粒捡起来送进嘴里。我永远忘不了,有一年春节,爸爸带我去亲戚家拜年,回家后,我发现新买的羽绒服的前胸处被烧了一个小洞。我很懊恼,闹着要再买一件新衣服。第二天一早起床,我发现那件羽绒服的前胸处多了一朵梅花。原来,奶奶花了大半夜的时间,在破洞的地方绣了一朵梅花,衣服变得更加漂亮啦!
奶奶是个很平凡的老人。她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这个家,哺育儿女,抚养孙辈,用爱温暖了整个家。她用实际行动,教育我们懂得“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道理,向我们默默无闻传递着勤劳简朴的家风。
在奶奶的言传身教下,爸爸妈妈在生活上也很检朴。就这样,勤劳简朴的家风在我们家一代一代的默默传承。
教师点评:或许是习惯使然,或许是根深蒂固的理念所致,但奶奶对“勤劳俭朴”这一优良传统于每一天的生活之中、于生活的点滴之中的时刻践行、长久坚持和言传身教,不仅促成了“家风”的形成,还守护了“家风”的维系,更让“家风”得到了传递与传承。小作者则通过对奶奶的习惯的观察、对奶奶在日常生活中一举一动的留意而积累“家风”,又通过对种种素材、典型事例的记录而展现“家风”,进而通过对“家风”的展现来分享自己关于“家风”的认识和理解。以此,文章对事例的讲述充实、丰富,对“家风”的阐述具体、深入,是一篇质朴、真实,颇具可读性,也颇能引发我们思索的“家风”主题文章。很棒!不过,若单看题目,“家风的传承”指向的内容更侧重家人们对家风的“传承”之举,但文章对此表现不多,所以其实存在偏题的问题,建议小作者对此部分再做补充,或是更改更能体现文章内容的题目,来对文章进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