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体会目光,还是在很久很久以前。
在幼儿园的门口,我哭闹着不肯上学。外公只是站在门口,看着我。那一天,阳光像是流淌在血液里的温柔,惬意得很,却无法掩盖住一种被抛弃的惊恐。他仍然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我。模糊的记忆里,我还不懂那沉默的目光是什么含义。那时候的日子尚且还清浅,我还是个懵懵懂懂的小孩,不懂人世间那些藏在目光里的学问。直到后来,拉长的影子穿过了童年的大门,在欢快的日历下蹦蹦跳跳了好几年,才渐渐明白了那些目光的含义。那大抵是一种没有声音的爱。有次出去与同伴玩耍,外公在角落里默默地看着我,隐隐约约有道慈爱的光。回家的路上,他昂首的身姿像是在夜边缄默的灯塔,而他的目光,就是那灯塔里永不熄灭的光。外公平时不常笑,但我却总是可以在他的眼里尝到他的笑意。往往是在温和的灯光下,或是在路边打着哈欠弯着腰的路灯旁,只见得他的唇线微微一平,脸边的褶皱随之配合,眼底的笑意便出来了。那笑意如同披上了目光的风衣,恍恍惚惚间醉倒了月旁的星星,在一片澄黄的酒浆里酣睡。
在《都挺好》里,开头有个片段让我记忆犹新。强势的母亲偏爱两个儿子,往他们的碗里都夹了一个大大的鸡腿;我看见她的目光里满是骄傲和自豪。而女儿一个人独自颌首,目光里有种说不出的委屈。就在这时,父亲默默地夹起了一个鸡腿,企图放在女儿的碗里。那一瞬间,父亲低下了头,指尖的动作有些迟疑,沉默的目光里满是黯淡。可我却仍然可以窥见他的目光里藏有一种刻意隐藏的爱意,只是那感觉太淡,淡到几乎无法察觉。女儿并没有接受父亲的好意,好像是赌气自己不需要别人的关心一样。看到这里,我的鼻尖不禁有些酸了。其实,我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我从没认真去察觉目光里那内敛的爱,从没有去体会过那目光里的学问。以至于时过境迁,多年之后,才开始后悔时光已老。可此时,杜鹃便已过早鸣叫,使百花应声而凋,化而为上次再见到外公,已经又是好几年了。岁月又在他的脸上增添了几道皱纹,这使他看起来更沧桑了。最让我心里一紧的是他的背影。那天,我们又出去散步,我看见他曾经昂首挺胸的风骨此时无影无踪,他的步伐也变慢了,没有了往日的敏捷。以前都是我赶上他的步伐,现在换他费力追赶我了。恍然外公都已经到了古稀之年了,我目光下的他,也不禁微微佝倭了起来。现在,也换我看他的目光里有爱了。原来,随着时间变化的,还有我。我也学会了用缄默的目光去表达自我,就像我的外公一样。
目光里的学问啊,有未出口的关怀,有静静守候的欣慰,有不敢透露的爱意,还有将这一切还与你的温情。
落笔至此,安然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