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单纯
微风裹挟着一绺微光挤进窗缝,远山牵着睡云,挂上一丝微醺的酒红。采茶人的小调在广阔的茶园飘荡,“晨起采茶哟——漫山遍野的红哟——身影穿梭轮回间呐——咱把那绿尖尖折……”
我挎上竹篮和妈妈一同闯入这清晨独有的淡蓝滤镜中,伴着动人的歌调,放任手指在茶树间游走,摘下那最嫩绿的一颗叶芽。而这看似简单的一步却极其考验人的耐心和熟练度,一般刚入行的小白们,与这叶杠上一天也未必能有茶婶们一小时采的量多,茶的品质就更不用谈了。由此不禁忆起刚学采茶时,妈妈说“采茶讲就快准柔,一般只在春秋两季采摘,每次采茶间隔三至五天,一旦慢了便会错过黄金时段。”我便一股脑地冲进茶园,生怕慢了会错过这黄金时段,于是手指触及之处必定一片狼藉。妈妈见了忍俊不禁,用手抚着我的头说:“傻女儿,这芽芽哪能这么采?这事急不来的,你才开始学,可以慢一点,慢慢发现藏在茶里的学问,才能让这段时间富有价值……”那时对于妈妈的话我也理解得一知半解。花开花落几载,我已游荡茶园三个春秋,早已吃透选茶、捻茶、挑茶的技巧。而妈妈烘焙的茶也时刻挠动着我的心。
临近中午,明媚的阳光穿过云层,零碎地洒在茶园的各个角落。早间叶片上肆意玩耍的露珠,不知何时已悄悄离开,园中稀碎的人语声也随着那小小的露珠消散了。我那空空的竹篮填充上深浅不同的绿,慢慢冒了尖。同妈妈回家后,便将叶片放入水中洗净,然后放到已经烘烤了一阵的敞口土陶中。土陶下用松树枝不断地薰烤,伴着松树的清香不断翻炒叶片。直至叶片开始蜷曲萎缩,颜色渐渐暗下来时,便盖上竹盖,将松树枝的数量减少,每两小时轻轻翻动一下。好在天气干燥,两三天就可以验茶封罐了。如遇阴雨天,便要花上更长的时间,有时需要七八天。但历经时间沉淀的东西总是拥有别样的魅力。
将带着淡淡香味的茶浸入热水中后,蜷曲的叶片慢慢舒展开,无色透明的水悄悄染上清透的绿色,散发出阵阵诱人的清香。抿一口,微苦。回味时清香甘甜的气息却萦绕在唇齿间,心中便荡起一圈又一圈的涟漪。
茶香百世,人亦如茶。从采摘时的离开校园;到烘焙时的摸爬滚打;到制成时的事业有成;再到回味时的由苦到甜……不同的茶会分到不同的罐子里,贴上不同的标签。熬过高温和曲折便拥有高级古朴的配制,素雅明丽地走完一生。而中途无法忍受折磨而自我破碎便成为废料,一生倒弃在垃圾堆中。同样一杯好茶少不了时间赋予的独特韵味,人生也少不了苦涩绵长的等待。在各种压力催促下高速运作的人们,不妨慢下来,品一杯香茗,回味如船后波纹般美丽的过往。在繁华喧嚣的城市中享受片刻的宁静和安逸,给心放个小短假。
微火烘烤这玄味羡煞春草,人就像茶得受得了高温熬,叶片从浮到沉由卷至舒艰辛多少?藏在茶里的学问,需要用心去感受,这样才不会辜负了时间给予的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