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时光的账本,细数记忆中那些充满人间烟火味的场景,我仿佛穿梭在一个个电影画面中,而脚步却在记忆里一块小小的黑黑的猪板油前停留。因为那块猪板油是奶奶的过去,那里也隐藏着小时候的她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期待与向往。
开火,蓝色的火焰与黄色的火焰交织。热锅,锅里仿佛有一股热气腾起。下油,舀起一勺凝固的猪油,看它在锅里渐渐融化。一种特殊的油脂的香味慢慢散开,勺子一搅,发出噼啪噼啪的声响。奶奶很喜欢这种特殊的味道,准确地说,或许不是喜欢,是格外珍惜。
小时候的我总喜欢端着饭碗到处逛,闻闻别人家饭菜的香气,瞧瞧路边成群的蚂蚁,听听叔叔阿姨们的家长里短。一圈下来,饭菜都凉了,更没有什么食欲可言。那次,我照旧盯着碗里的肉发愁。突然,转念一想,倒进垃圾桶,没人看见就谁也不知道。正当我蹑手蹑脚来到厨房,准备实施计划的时候,一声熟悉的声音喝住了我。最后,等待我的就是面壁思过的惩罚。
“看就看!”终归是小孩子心性,我一点也不服气,随手丢下碗,碗和桌面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嘴里支吾着,不情不愿地走近墙壁,眼泪却止不住地在眼眶里转悠。
过了好一会,一阵缓慢且熟悉的脚步声渐渐靠近厨房,我知道来的人是奶奶。她站在我面前,只是弯腰擦去我眼角的泪水,却不说话。随后她将我拉到窗边的一张小椅子上,蹲下来拉着我的手说:“你这样浪费,难怪要被罚。”我见她另一只手高高扬起,下意识闭紧了眼睛,那力道却轻轻地落在我的手心。“下次可不能这样了,你看你们现在的生活多好啊,我们那时候哪能吃到肉啊,见都很少见。”
“真的吗?”小时候的我总觉得大人说的一些话都是编来骗小孩子的。
“是啊,那时候过年过节啊才能看到一小块猪板油,那块板油就像你的手一般大,不过可不是用来吃的,是用来擦锅的。过年过节煮饭时,就用那块猪板油擦一下锅,然后又收起来放在碗里。擦到最后,那块板油都黑啦,缩成了一个小块块!”说着说着,她笑呵呵的,那个笑容仿佛是她一下子回到了孩提时,能笑到人心里去。
“那不就要丢掉吗?”
“哪里舍得啊,我妈妈会把那块黑板油切成好多个小块,分给我们那些小孩子,这对于我们来说,是很难吃到的好东西,你看相比之下,你多幸福啊。”说完,她像是愣住了,嘴角的弧度渐渐消失,眼眶有些湿润,表情呆滞,只是望着厨房锅边的那碗猪油出神,却再也没有说话。
那双眼睛至今仍印在我心里,是时光账本里难以抹去的一页。透过这双眼睛,我好像看到了那个年代生活的艰辛与不易;透过这双眼睛,我好像看到了那个年代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透过这双眼睛,我好像看到了一个小小家庭对“节俭”一词的理解与践行。那块小小黑黑的猪板油瘪缩了,上面的皮干巴巴,好似有一道一道的裂口,挤不出一点油水,可它却是多少人在艰苦岁月里难得的美味。
过去的中国,有疮痍,有苍凉,风雨飘摇,所以人们粗衣陋食,简单度日。如今的中国,正辉煌,正繁荣,国家富强,但我们并不该因此丢失节俭的美德,反而要更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大厦千间,夜眠八尺。”许许多多的小家庭深谙着这样的道理,身处“有时”,常想“无时”。我想,那块猪板油也在告诉我,要撇去大而无当的浮华,重归克勤克俭的淳朴,有了比较,才明白生活淡而有味。小小的猪板油传递的不仅是那个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点亮了如今节俭之风立起的巍巍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