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端午

三年级 叙事 1044字
2022-06-09 18:32:54

“点点星子细洒在花前,微风揉着仲夏夜的软,随着恬淡的粽香飘飘摇摇进了身。”题记

端午又至,桌上的粽子散发出缕缕粽香,轻悄悄地把我拉进时光的漩涡。那年端午。

五月初五的第一缕薄光刺破家乡晨雾的一刻,外婆早已在灶台旁忙碌了。我朦胧地爬下床,乖乖拖着小凳依偎在围着蓝色布围裙的外婆身旁,目光不禁向地上一桶泡得翠绿透亮的细长粽叶上瞟去,鼻尖掠过若有若无的草木清香。绿汪汪的粽叶旁是一小盆白亮丰润的糯米,浸在水中有了玉样的柔光。一双粗糙却洗得干净的大手正在米中搅动揉搓,手法轻柔娴熟。外婆双目不算清亮却温柔含水,仿佛在注视自己亲爱的孩子。包粽时,只见外婆口含一截白色细绳,单手就将三片粽叶拢成锥形,另一手利落地填米,塞枣。然后,没等看清外婆怎样翻转手指,手口怎样配合缠绕,一个小巧精致的三角粽子就静静躺在外婆手心中。我看得兴起,主动请缨包粽子。外婆虽嘴上嫌弃我瞎捣乱,可还是递给我几片粽叶,嘱咐我认真地学。

真难啊!外婆比我多的不仅是巧手和经验,更是专注和耐心。我小小的手掌包不住锥筒,于是细长的糯米像线一样就从小口溜走啦。我年幼的玩心禁不住诱惑,小手常在糯米中不停拨动翻搅,细细感受糯米的滑爽。兴许因为正是一年一度的好时节,素常严厉的外婆没有教训过分顽皮的小孙女,她哼着不知名的家乡小调,濡湿的大手在不安分的小手臂上不轻不重地拍了一下。

最终我也没有包成一个像样的粽子-因为漏米的粽子是万不能进锅煮的。旁边的蒸锅早已烧开,外婆将一个个翡翠色的绿宝石放入锅中,不一会锅盖周围就冒出股股白色的水汽,锅底的炉火让粽子的香甜尽情释放,弥漫开来。锅盖终于揭开了,厨房立刻氤氲在一片水汽中。只见外婆的杰作一个个腰挺肚圆,湿漉漉,水灵灵,整整齐齐地排列着,牢牢黏住小孩垂涎的目光。当我迫不及待地捏起一枚,轻轻一拉,丝线便坠落而下。翡翠色的粽叶挟裹着粒粒饱满,软粘黏口的粽米以及酡红的蜜枣红豆。剥开棕叶,清香扑鼻,口齿生津。米叶分离而不粘连,口感软糯而不沾牙。红枣甘甜,豆沙细腻,糯米爽滑,冲荡着味蕾。于是一个端午的清欢尽被细绳束在了着小巧玲珑的粽子里。

夜晚,月亮淌入银河。不知是不是错觉,小院里还飘绕着缕缕粽香,可忙碌了一天的外婆已发出轻微而悠长的鼾声,手里还握着那把棕黄色的芭蕉扇,我不说话,也不动弹,静静地躺在外婆身边。院里的虫鸣同样懂事地安静了下来,只有满天的星子,闪闪烁烁,仿佛为了陪伴我们进入甜美的梦乡。

如今的我还是不会包粽子,可乡下小镇的粽叶香,精巧别致的三角粽,鬓角斑白的外婆,隔着时光,永远与我相思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