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千千的灯火,掺和着毫无意外的蝉鸣,悄悄地迎来了粽香五月。大锅里冒着咕噜咕噜的水泡,扑腾扑腾的锅盖随着水汽跳舞。粽香偷偷地从锅盖下跑了出来,钻进了孩子们的鼻子,自此不再消停。
每至端午,热闹的气息在街道里弥漫。蒸腾的白气呼啦在风中荡漾,和朗的笑声似有似无地洋溢。
自然,我家端午的气息也不少。
每到端午,外婆就大清早的带我出去采购。
糯米,蒲叶,红豆和一捆上好的五花肉,这是每个端午必不可少的味道。外婆总是热忱地亲自挑选。鱼龙混杂中,她一边低声询问,一边用苍老的双手仔细的抚摸,感受着来这食物的热气。她常流动于各个摊位,几经思考后才肯出钱购买。
年年如此,外婆还是做得很慎重,也很仔细。
回到家,外婆就开始热情地包粽子。
她娴熟地用枯枝般的手拿起一张蒲叶。鲜嫩的蒲叶还带着清早特有的朝露,散发淡淡的苦味。外婆两手灵活地在蒲叶中穿梭,如同蛇一般迅速便已完成初雏。
外婆说:“小丫头,你也来试试包粽子。”
我幼稚的点了点头,粗拙的小手在蒲叶上来回搓弄对折,可依然不见模样。这般逗弄,我便皱起小脸,瞪着这无从下手的蒲叶。
外婆憨憨地笑了几声,略带鼓励的揉了揉我的脑袋,俯身看着我:”包粽子可急不了。”温柔至极,慈祥至极。我只知道,那苦味的烦躁,在一瞬间被轻柔的抚平。外婆的话带着苍老的香,和措不及防的清风。外婆优雅地拿起又一蒲叶,慢慢的一步步教我包粽子。蒲叶的清香萦绕在我的鼻尖,没有苦味,只是断断不续的淡雅。恍惚间,外婆的手如同枯落的蝴蝶,揣着一口天地的灵意,仍在翩翩而舞,在蒲叶中仿佛在舞动生命与岁月。我看痴了,突然觉得这是一门来自民间的艺术,在不断的人间烟火中渲染出彩色的颜色,赋予了生机。我知道它在跳动,它在欢呼,它在盛大的迎接着这个端午。
时间如同缕缕的蒲叶香,四处飘荡。我在蒲叶中学会了包粽子,似乎还学会了欣赏与感悟。
不知不觉中,一个个精巧的粽子呈现在眼前。外婆的粽子一如既往的朴素,香甜的红豆,参杂着淡淡的白糯米,蒲叶的清香又压制了那份甜意,只是越品越有清悦。我的粽子,也就可爱多了,仍旧是翡翠般的蒲叶包裹着瘦长的猪肉和饱满的糯米,只是它们太过于调皮,从蒲叶房中逃出,感受着来自生活的温暖。肆意般的端午,却用一个小小的粽子缠住了它的喧嚣。
我之前问过外婆为什么坚持自己包粽子,现在似乎都明白。
这也许是外婆的一种生活态度,有阳光,有花香,有烟火味,在喧嚣中喝一碗清粥,在清欢中品一杯小茶,便显得宁静。
泪汩河越流越长,蒲叶越来越香,外婆的脸洋溢的笑,那种笑有点甜。
哦,是蒲叶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