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我们只是一片树叶,也应该“化作春泥更护花”;即使我们只是一根火柴,也要在关键时刻有一次闪耀;即使我们只是一滴水,也要在生命的旅图中做叮咚的脆响;即使我们是一颗小草,也要给大地带来一点绿色。
他是个平凡而又朴实的一个人,每天坐在教室偏僻的一角,父母的离去给他造成了难以挽回的伤疤。每天的沉默不语让他成为了一个最不起眼的角色,没有人愿意和他交流。可是一件事过后却让我懂得了他的心,甚至改变了我对他的认知……
放学铃声响后,原本热闹的架势现在只剩他一人。他收拾好书包,随后拿起了角落里的扫把。刷刷刷地扫起了地。我飞奔上楼,原本是想回来拿我落下的本子,结果一冲进教室,便看见了他认真扫地的样子。他一看见我,也许是因为害怕或受惊,把扫把藏在身后,连连后退了几步。我愣地站在原地,看着他慌张的表情,可是他却不敢看着我。
平时第二天上学时,每每看见干净整洁的教室,总能轻松愉快的学习,整齐的课桌也让人赏心悦目。可现在过了一天,桌子乱放,垃圾乱扔,让人看着很不舒服,像一个垃圾场。我再看看他藏在身后的扫把,才知道整天打扫教室的是这么一个不起眼的人物。他便如壁灯一般,位置,算不得什么,重要的在于发光。
我微笑的向他走来,可他还是后退了几步。我问他:“你一直都是在这里打扫卫生的吗?”我尽量将语气放的柔和亲切。他向我看了一眼,微微的点了点头。我再一次愣住了,六年的时光,六个春夏秋冬,六个风雨无阻啊!他仿佛将这件事作为平常事一样,我继续向他走来。他低着头把路让到一旁,我拿起一把扫把和他一起打扫卫生,他紧张的心终于放下。我扫前面,他扫后面,十几分钟后,他又把桌子台上的整整齐齐,还不忘检查一下电源设备有没有关。我站在一旁看着他打扫的样子,夕阳透过摄影射进来,风很柔和,他扫地的样子很好看,和平时的他判若两人。他把最后一点垃圾倒完,我已经累的坐在椅子上,望着他一丝不苟的背影,他持之以恒的心。当我问他为什么这么做时,他只说了一句:“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总有一朵花吐艳而无人知晓,把芳香送给荒凉的空气。他虽然朴实无华,却把最清新的空气留给了我们,他就是我们身边最美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