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我是一个好奇心极强,喜欢动脑筋的小孩子,所以我得到了很多人的夸奖,大人们很喜欢说我是小博士。但是有一天,一道难题到了我,我绞尽脑汁也想不到,这道难题是:我们平时生活中常见的,你是从哪儿来的?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访问了小伙伴们,有的小伙伴说是从超市里来的,有的说是树上结的果子?还有的说是超市加工出来的……你知道这道题的真正答案。我去了乡下外婆家,向外公外婆求助。
外婆笑眯眯地把我迎进家门,并从米缸里拿出了几粒米,给我瞧瞧,然后外婆就开始给我们揭开谜底:“我的好孩子,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我们的大米是从地里面种出来的,像蔬菜一样,不过加工的过程要比蔬菜难的多,十分复杂!”我打破沙锅问到底!我又出现了另一个问题:平时种的大米是怎样加工而成的呢?
我继续访问外婆,外婆笑呵呵的拿起了一粒米,对我详细的讲解说:“种一粒大米是非常难的一个问题,首先我们必须埋下种子,种子发芽大多数要一个星期,就可以萌芽而出,大概到夏天左右,就可以长得与稻子同样高,但不是金黄的而是青绿的,上面还包着我们平时吃的米粒被绿色的壳包住了,要到秋天,才能长出金灿灿的稻子,稻子成熟之后,还要用机器把它们收割,收割完毕的稻子,还要被一种机器再次加工,我变成了被金色外壳包住的米粒,经过一次苦力,变成了米,你在煮熟就变成了米饭。所以要种一粒米是很不容易的。一粒米就是农民伯伯的一滴汗,注意我们要好好珍惜粮食。”
我到了这件事以后,原因好好珍惜粮食,这件事告诉了小伙伴们,还在小伙伴面前朗诵了《悯农》这首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粮食,不要浪费了农民伯伯的一份良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