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铃铃——”上课铃刚响,物理老师就抱着一个纸箱大步跨进教室,眼镜片后的眼睛闪着神秘的光:“今天咱们不上课本,来玩个‘魔法实验’!”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连平时总打瞌睡的小明都直起了腰。
“谁能不用手碰,就让这张A4纸自己跳舞?”老师从箱子里抽出一张纸,在空中晃了晃。前排的几个同学立刻举手,小美抢先站起来,鼓起腮帮子使劲吹气,纸片却像被施了定身术似的,摇摇晃晃掉在地上。“哈哈,这是‘风力不足魔法’!”老师捡起纸,故意用夸张的语气调侃,全班笑成一片。
我盯着那张皱巴巴的纸,突然想起上周在科技馆看到的“伯努利原理”展板。正犹豫着,老师已经点到了我的名字。我站起来,深吸一口气:“老师,能借您的吹风机用一下吗?”当暖风从吹风机后端喷出时,我捏着纸的一角,让纸的另一端悬在风上方。奇迹发生了——纸像被无形的手托着,忽上忽下地飘动起来!
“哇!”全班同学都凑到了前排。老师笑着解释:“当空气流速变快时,压强会变小,纸下方的空气压强大于上方,就产生了向上的力。”他边说边在黑板上画示意图,粉笔灰簌簌落下,像撒了把星星。我摸着还微微发烫的纸,突然觉得物理公式不再是课本上冰冷的符号,而是能让纸片“跳舞”的魔法咒语。
第二个实验更让人瞪大眼睛。老师变戏法似的从箱底摸出两个气球,吹大后用细线系住,挂在黑板两侧。“谁能让这两个气球‘互相嫌弃’?”他眨眨眼。这次连学霸小林都皱起了眉头。我悄悄举起手,老师点头示意我上台。
我拿起一张硬纸板,慢慢靠近两个气球。奇迹再次出现——原本挨在一起的气球突然“弹”开,像两个闹别扭的小朋友。老师把纸板换成我的作业本,气球依然乖乖分开。“这是因为气球摩擦后带了同种电荷,同种电荷会互相排斥。”他指着气球上细小的绒毛,“看,它们连‘头发’都竖起来了!”全班哄笑中,我偷偷把作业本翻到写满公式的那一页——原来这些数字真的能“指挥”气球跳舞。
最刺激的要数“火焰掌”实验。老师往水盆里倒了些易燃液体,把手浸湿后点燃。“啪”的一声,他的手掌突然燃起蓝色火焰,却毫发无损!“这是由于水蒸发吸热,保护了手。”老师晃了晃冒烟的手,我们却齐刷刷往后缩。直到他邀请班长上台体验,教室里才响起此起彼伏的惊呼声。当班长举着“火焰掌”回到座位时,他的笔记本上还留着几个焦黑的指印。
“叮铃铃——”下课铃响了,可没人急着收拾书包。老师笑着把实验器材收进箱子:“下次咱们用物理知识破解‘悬浮笔’的秘密!”我摸着发烫的耳尖,突然发现课本上的“流体力学”“静电现象”都活了过来——原来物理不是枯燥的公式,而是一场永远猜不到下一步的魔法秀。
走在放学的路上,我望着天空中飘动的云朵,突然觉得它们也在玩“伯努利游戏”。物理课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看世界的另一双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