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中的早春

三年级 叙事 851字
2025-08-29 11:46:29

晨光透过窗棂,将尘埃染成流金。我翻开那本边缘微卷的《唐诗选注》,一枚枯梅自书页间飘落——是去岁早春夹入的。花瓣早已失却水分,却依稀可辨当初的浅绛。母亲的声音便在这时隔着晨雾传来:“院里的梅,又开了呢。”

我推门而出。二月的风还带着刀刃般的清冷,却已掩不住那缕温柔的生机。母亲站在梅树下,发间沾着细碎的花瓣,手中竹篮盛着新摘的梅枝。她不必回头便知是我,只轻声说:“今年的花开得比往年都盛,你闻闻看。”

我凑近那细小的花朵。香气不似盛夏之花那般浓烈扑鼻,而是淡极、清极,似有还无,却让肺腑为之一净。忽然便想起方才读到的诗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千百年前的诗人,嗅到的原来也是这般冷香吗?

母亲开始修剪花枝,动作轻柔如待婴孩。“你外公常说,梅是春之信使。花开时,地气就暖了,万物都要醒了。”她指着枝丫间鼓胀的芽苞,“瞧,生命都在这里头藏着呢。”阳光穿过疏影,在她眼角刻画的细纹上跳跃。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母亲哪里只是在说花——她分明在以她的方式,向我诉说生命的轮回与坚韧。

我退回书桌前,重读那些早春诗篇。忽然,那些文字不再只是纸上的墨迹。“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听见窗外融雪的滴答;“春色满园关不住”——我看见墙外新柳的鹅黄。诗中的早春,与眼前的早春,隔着千年的时光重叠交融。原来诗人捕捉的,正是这般微妙难言的瞬间:冬的严酷已去,春的繁华未至,一切都在将醒未醒之间,蕴含着无限的希望。

母亲推门进来,将新插的梅瓶置于我的案头。暗香再度袭来,清冷中带着一丝甜暖。我忽然懂得:我拥有两个早春。一个在泛黄的诗卷里,被历代诗人吟咏传唱;另一个在母亲的梅枝上,在她经年不变的叮嘱里,在平凡生活的细微处静静生长。

诗中的早春是永恒的,它被文字定格在最美的刹那;而生活中的早春是流动的,它藏在母亲霜白的发间,藏在我日渐宽阔的肩头,藏在每一个平凡日子里不曾言说的温柔之中。

两个早春,一个在书里,一个在心上。而它们终将在某个二月的清晨相遇,如同梅花遇见春风,如同我此刻终于明白——最动人的诗篇,从来都写在生活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