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香里的年味

三年级 叙事 849字
2025-07-24 18:45:07

腊月二十九的清晨,爷爷的咳嗽声和墨块研磨的声音一同从书房传来。我揉着惺忪的睡眼推开门,看见八仙桌上铺开的红纸像一片朝霞,爷爷握着毛笔的手腕悬在空中,像一棵苍劲的老松。

"来试试?"爷爷突然转头,把蘸饱墨汁的毛笔递向我。我慌张地后退两步,后背抵上了冰凉的窗棂。作为家里唯一的中学生,我连毛笔都握不稳,更别说写春联了。窗外的雪光映在爷爷的银发上,他眼角的皱纹里藏着笑意:"怕什么?你爸小时候第一次写,把'福'字写得像打翻的墨水瓶。"

书房的暖气片滋滋作响。我学着爷爷的样子,用拇指压住笔杆,其他手指虚虚环抱。狼毫触到红纸的瞬间,我的心跳快得像要蹦出来。原本应该横平竖直的"春"字,在我手下变成歪歪扭扭的毛毛虫,最后一捺还因为手抖变成了波浪线。堂弟不知何时趴在门边,笑得直拍地板:"姐写的春联贴出去,连年兽都要笑掉大牙!"

爷爷却轻轻按住我的肩膀。他苍老的手包裹住我的手背,带着我在砚台边重新蘸墨。"写字如做人,"他的声音混着淡淡的墨香,"心正了,笔就正了。"我们的影子投在红纸上,像两棵依偎的树。当笔锋再次落下时,我感受到一种奇妙的韵律,仿佛毛笔有了生命,在纸上跳着流传千年的舞蹈。

除夕那天,我的"大作"还是被贴在了院门两侧。左边"春风得意马蹄疾",右边"旭日东升山河秀",横批"万象更新"是爷爷后来补上的。拜年的邻居们看见对联都抿着嘴笑,王婶还特意问:"这是哪家大师的新体书法啊?"我的脸烧得比门上的福字还红,却听见爷爷爽朗的笑声:"我孙女写的,比印刷的强多了,这可是有温度的!"

如今爷爷走了三年,每年春节我依然坚持手写春联。铺开红纸时总会想起那双覆在我手上的温暖手掌,想起他说的"心正笔正"。墨汁在宣纸上晕开的痕迹,就像岁月在记忆里留下的印记。当堂弟带着他的孩子来求对联时,我才惊觉传统就是这样,在一笔一画的传承中,让普通的红纸浸透了时光的温度。

市面上的烫金春联越来越精美,但我始终觉得,那些微微晕染的墨迹里,藏着机器永远印不出的东西——那是祖辈手掌的温度,是文化血脉的搏动,是中国人对岁月最温柔的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