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张曦文
光影中,一抹瓷白
第一次与她相遇,隔着国家博物馆的展柜玻璃。冷白色的灯光笼罩着瓷女,光影绰绰间,那抹中国白在岁月间蜿蜒流淌。
正如许多慕名而来的游人,我扎入熙熙攘攘的人群,只为一睹国家博物馆内最近享誉中外的艺术品——德化白瓷。
进入展厅,突如其来的黑暗侵袭了我的视线。欣赏瓷器的兴致,却被拥挤的人流冲走了大半。直到被人流推向那座瓷像前……
漆黑的展厅里,竟能孕育出这样的洁净、蜕变出这样的温润。
玉漱公主的瓷像安静地立在那里。洁白的光晕抚顺了她那根根分明的长发,触摸着她细腻腻的肌肤,攀爬着她洁白的裙摆,这就是德化白瓷。她面容恬静而姣好,脸上是温婉的笑意,用陶瓷刻画的发丝根根可辨,陶瓷工艺营造出纱的质感让我惊叹不已。
瓷女的裙摆,在历史中摇曳,在后世中芬芳。
身后啧啧称奇的人群声渐渐听不到了,耳旁是解说员轻声地讲述:“这样的德化白瓷,是当代人在古代的制法上,加以创新而来的。材料是精选的高岭土……”话音未落,我眼前就浮现手工匠人用力地揉捏按压着泥土,使它成形的场景。抬起眼,博物馆播放的纪录片中纪录了他们伏下身的样子。我目不转睛地看着,看匠人的手如何在泥土尘屑中翻飞,手中的模具是如何一日一日成形。拓印成型后,他执笔上釉,眼中闪耀着灼灼星光。他的按压、切割、抬笔的动作干脆利落。手工匠人如同对待自己的孩子般将它送入烤窑中。再出窑时,便成为洁白如玉、温润典雅的瓷器。
手工匠人笔下的那一抹白,如花苞苞一般,在他们心尖上一点一点绽开。
去纸留瓷的工艺栩栩如生,簇拥的瓷花雍容典雅,那质如薄纱的瓷器挥之不去。德化白瓷用无声的方式展现了自己的美。那一抹白,在光影中展示了那颖匠心。而那颗中国匠心以中国白的形式,让中华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留下深深的印记,而在我们身上积淀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在匠人手下,爱的化为永恒,恨的翻为愿景,情的变为玉帛,仇的转为美好。
昂着头,我走过那一抹抹白。它们如同一场小雪,沁凉了我的心头,融化在我的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