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候佳音

三年级 叙事 756字
2020-08-22 19:16:42

在撒哈拉沙漠千里荒原之中,生长着不少球形的植物:风滚草。这些风滚草穷其一生在沙漠里拼命向下扎根,只为汲取那一丝水分。然而,沙漠里的水只是杯水车薪,即使让风滚草能长出枝叶,也再没有足够的水让它开花结果了。这时的风滚草若是“静候佳音”,便会被酷热与干旱夺去生存的机会,成为沙漠里僵硬的骸骨,茫茫荒原上一个干瘪的标志。

智慧的风滚草自然不会坐以待毙,它们会选择自断根系,随风跋涉,直到一个湿润有雨的地方,重新扎根、吐绿、开花。“动”而“候”水,这是风滚草的生存智慧。

然而,社会上有多少“风滚草”不舍得自断根系,探寻前路;而固执地在早已被汲尽水分的荒漠中止步不前?又有多少“风滚草”在几近破碎之时才迫不得已离开蹉跎了无数时光的方圆,却已错过得水而重生的机会?虽然人们常说一个成语:“静候佳音”。但静候并不意味着佳音只需坐等便不请自来,这样守株待兔般的做法,愚蠢而没有出路。在变化的时代里,“静候”是处事的平稳心态,而“动候”才能真正收获“佳音”。

“动”是一种追求。费朗罗曾言:“不断去获取,不断去追求”,追求是自我素质的淬炼,是抛弃浮尘的自省,是舒适环境的逃离。“万世师表”孔子不愿在时局现状中苟活,选择周游列国,传播教育思想;“音乐大师”刘天华虽然已经考上了全省最好的中学,仍选择艰苦练习民乐,突破更高的境界。身处人生发展的荒漠,须毅然自断朽根,“动”而追求人生的价值。

“候”是一种超前的准备,是诸葛亮火攻曹军的淡定,是勒维耶把望远镜对向计算出的坐标时的自信,是郎朗在音乐会临时参演但一鸣惊人的完美。苏轼曾文《代侯公说项羽辞》,倘若文中的侯公第一次见项羽便考虑周全,把握机会、达成任务,又何须再访而求呢?而把握机会的关键,恰在于超前的准备。刚果盆地的雨再大,也无法浸润千里之外的撒哈拉沙漠,风滚草想要重获新生,必须超前赶至降雨丰富的地方。人亦是如此。机会将至,若呆坐静候而不超前准备,便只能看着机会溜走。“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一个个良机因“静候”而被蹉跎,人便如干枯的骸骨,再难起色了。

“动候佳音”,“动”而追求,超前而“候”,佳音自会如约而至。

教师点评:这是一篇非常出色的议论文佳作。首先,切入自然。作者对议题的阐释从对风滚草这种植物的介绍开始,不仅很好地起到了吸引注意力、提高可读性的作用,还将“动”的理念做了引入,为后文的议论做好了铺垫。其次,论述完善。文章开篇以风滚草的习性引出和初步解释主题,接着从惯有认识的角度做反面例证,进一步阐释观点,进而明确立论,选取恰当的论据作剖析解读,加深理解。文章层层深入,且循序渐进,论点明确,论据有力,思路条理极为缜密。再次,议题独到。作者对“静候佳音”一词做深入思考和巧妙加工,提出了“‘动’候佳音”,而这既对“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句话做了极佳诠释,又为它换上新面貌,让其更易被接受,从而更具影响力。阅读这篇文章,就好像在傍晚时看街边路灯一盏接一盏被点亮,“亮点”层出不穷,有序呈现,并且持续闪耀着光芒。真是太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