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粽香弥漫的端午,买了一个小粽子,剥开墨绿的棕叶,露出米白色的糯米,一口咬下去,却尝不出故乡的味道,那个味道好像在记忆深处。每当家乡的灶火燃起,香味弥漫,熟悉的味道植入记忆深处,端午,才获得完整的意义。
坐在返乡的车上,看着城市渐渐消失在身后,连绵的山脉映入眼帘,思乡的心绪涌上心头。春夜的歌声,夏至的雨声,都从水面掠过,皱起一层波纹,像天空坠落的泪水又归于天空。人们随口说的一些话,跌落墙角,风吹不走,阳光烧不掉,独自沉眠于心中,淡淡乡情被唤醒,随着回忆落入岁月的字里行间,无人问津。
下车时,天边泛红,阳光挥洒着最后的光芒。云边贩卖的日落,是天空给予人类的一缕温熙,喜欢故乡的日落,当黄昏落在身上,没有烟火,没有杂尘,只有光和希望。当微风拂面,漫步于乡间的小路,看见田间的水稻欣欣向荣,一切还是童年那样,老屋屹立着,摘一瓢屋前的李子,洗净便坐于门院前吃李子。一口下去,酸甜的李子冲击着味蕾,在这一刻才觉得一切不是幻觉,生活真实的不成样子。
从题海中出来,张望着远处的山林,想寻回童年的回忆。跟着奶奶进入山林内,挑选包粽子用的棕叶,可来回走于棕树前,却不见得好的棕叶。这湿热的林间又处处都是石子,乌叫声起此彼伏,心情也不由得浮躁起来。随即坐在溪边的岩石上休息,听奶奶一边洗着棕叶一边说:“娃子,摘棕叶的脚步不能慌,要沉下心来,浮浮躁躁得,怎么静得下来?”听了奶奶的话,我忽然有了豁然开朗之感。在为梦想狂奔的路上,有风急雨骤,有孤夜寂寥,不要急,向前看看,那是星辰大海,而非人间烟尘。再次摘采棕叶时,心情舒畅,思想不再被题海束缚着,心中渐渐有了诗和远方,耳边是潺潺流水声,眼前是青翠的山林……
回到老屋了。便包起了粽子,过程大概己记不清了,只记得包好的粽子被冷水下锅,柴火烧得特别旺,一跳一跳的好像天边被燃起的云彩。锅内的水变得滚烫,阵阵粽香由锅内传入屋外,远处的几位人家也己升起袅袅炊烟,香味弥漫于院内,甚至盖过了花香。空中只留下粽子的气息,温热而熟悉。奶奶坐在灶边添柴,使火烧的更旺,一会儿便又讲起了屈原,虽然听了无数遍,但每次都会被奶奶生动的语言吸引到,屋内祖孙两人坐在灶火前,讲屈原的生平与他的诗……
充满粽香的端午,干净而温暖。我知道我无论在哪都不会忘记奶奶家的粽子,打开粽叶,红豆混着糯米和猪肉的香气,飘在空中,粽子软软的,冒着热气,在这一天书写独属它的端午。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清晰,思路清晰,内容具体,文笔优美,情感饱满。通过文章,我们可以看到作者饱满真切的情感,文章也因此优美动人,触动人心。清新的文笔、隽秀的文字、流畅的叙述、丰沛的情感,都是这篇文章引人入胜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