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枇杷熟了,这个时候,我总会想起姥姥的枇杷糕。
小时候,我最期待的便是暑假,因为这意味着可以去姥姥家度过一个愉快的假期。姥姥家有一个大大的院子,院子里种满了各种各样的果树,其中最让我难忘的就是那棵枇杷树。每当枇杷熟了,姥姥就会用它来做枇杷糕。
我记得那天阳光明媚,姥姥在院子里忙碌着。她先把枇杷洗净,去皮,去核,然后捣成泥。接着,她又拿来了糯米粉、红糖、核桃仁等食材,将枇杷泥和其他食材混合在一起,搅拌均匀。最后,姥姥将混合好的枇杷泥放入蒸锅,蒸熟后,再切成一块块的,撒上些许核桃仁,一盘美味的枇杷糕就做好了。
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块,放进嘴里,那甜蜜的滋味瞬间弥漫在口腔。枇杷糕软糯可口,红糖的香甜与核桃仁的香脆相互融合,让人回味无穷。每当这个时候,我总会感叹姥姥的手艺真是无人能及。
如今,我已经长大,离开了那个熟悉的院子,姥姥也离世多年。每当夏天来临,我总会想起姥姥的枇杷糕,想起那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姥姥笑眯眯地看着我吃枇杷糕的样子。那时的我还不懈地问她:“姥姥,你怎么会做这么好吃的枇杷糕呢?”姥姥笑着说:“这是我从你曾姥姥那儿学的,传了好多代了。”
如今,姥姥已经不在了,但她的枇杷糕依然留在我的记忆中。每当夏天来临,我总会想起姥姥的枇杷糕,想起那段美好的时光。那美味的枇杷糕,不仅是姥姥的味道,更是童年的味道,是亲情的味道。
如今,我已经学会了做枇杷糕,每当夏天来临,我都会用枇杷来做这道美味的糕点,来纪念我那位慈祥的姥姥。而那美味的枇杷糕,也成为了我与姥姥之间最美好的回忆。
教师点评:以枇杷糕这一事物为着眼点,小作者分享了自己在悠闲夏日里收获的清甜记忆、浓浓爱意和美好童年,也借生动真切的文字展露了自己对枇杷糕,对做枇杷糕的人、对远去的过往所抱有的深切怀恋。文章取材真实,情感真挚,但整体缺少了动人之力,原因就在于文章叙述不够到位——内容单薄,细节不足,条理不够顺畅连贯。无论是枇杷糕的制作、枇杷糕的味道,还是姥姥与枇杷糕的渊源、与“我”之间发生的点滴往事、枇杷糕对于“我”的意义,在作者的讲述中都是被几笔带过,未作深入。读来“不痛不痒”,自然无法感染、打动人。文章模板化的情况较为显著,小作者还需再做打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