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笛,是边塞战士思乡的声音;玉笛,是文人游子对放园的思念;而汉子们的呐喊,则是传承的声音,历经岁月的沧桑依旧嘹亮悠扬。
从我记事开始,便生活在重庆这片热土,将其视为了我的故乡,直到父母带我到铜梁祭祖。这一天,我深刻地明白,自己的根依托于这片富庶之地。
一回到铜梁,表姐便迫不及待地拉着我去观看表演——铜梁火龙。
坐在观众席上,刚开始我对龙并不太感兴趣,只是将其视为一场舞龙。然而,主持人热情地带动气氛,倒计时的声音越来越响:“五四……一!”,灯光便逐渐暗了下来。瞬间,“咚——”一声鼓响,作为开场礼的铁器喷火喷水,肃秘而隆重。
随着鼓声渐渐加快,几个容貌彪悍的汉子从出口出来,引得观众纷纷惊呼。他们操纵着火龙,犹如野兽一般戏耍,铜水滚热,翻腾着火花和烟霞。汉子们的脚步看似凌乱,实则有序,似乱实治。这般景象犹如疾风骤雨,乱蛙一样,是汉子们跳跃的节奏;疾风一样,是舞动的火龙;卷浪一样,是滚热的铁水;野兽一样,是汉子们的怒吼与呐喊。
火龙在观众席前表演,铁水险些溅向了观众,引起了一片惊呼。一位演员裸露着上身,背如铜墙,肌肉结实。我凝视着演员们的眼睛,那是如此的自信与豪放,眼中的光茫,竟比铁水还亮,比玉石还纯粹。
铜梁火龙背后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它的传承而不淡漠,是它的继承而愈加辉煌。这场表演不仅给我们带来了震撼,更让我们明白了中华文化的丰富和博大精深的内涵。
羌笛传达了边塞战士的思乡之情,玉笛则展现了众多游子对于故土的眷恋之情。而铜梁火龙,他是汉子们呐喊的声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时此刻,我明白了我的身上流淌着中国人的血液,明白了我们自己与这片土地的紧密联系。
铜梁火龙,承载着千百年的文化沉淀,历经铜梁人民代代相传,惟愿我们传承、发扬它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