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生在端午节的”,我总是很自豪的告诉我的小伙伴们,因为妈妈经常对我说:“你就是我的小文曲星,屈原的转世”。以至于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个有点特别的孩子。我的老家在浙江,是南方,那里的端午,应该比这儿要热闹的多。
奶奶是爱包粽子的,并且包的十分精致,又很好吃。我儿时的记忆,大都和粽子系在一起;记忆中那有棱有角,缠着花绳的粽子。我曾经请教过奶奶如何包,奶奶让我搬个楔子坐下,然后,递给我两片泡好的粽叶。
我细细盯着,先把粽叶叠成一个漏斗型,最好是大些的,然后,把用酱料泡好的糯米放进去,一定不能放多,否则会掉出来;然后,用上面的叶子盖住,包好就可以缠绳了。不过,当时那个年纪,悟性不是很好。我看自己一时包不好,就先去找爷爷,帮着准备材料。
爷爷是个教书先生,干什么事都很沉稳。他站在洒满阳光的厨房里,就像一颗长青的竹子。我欢快地溜进厨房,闹着要帮爷爷。首先,将清洗的糯米沥水,然后,倒入酱油,料酒,盐等调味,再细细拌匀;最后,把肉,板栗,五谷放入其中拌匀。爷爷还要洗粽叶,这个,他是不要我帮的;毕竟什么东西经我手后,都要缺些什么。
我抱着一大盆糯米,又坐到奶奶旁边,央求奶奶在教一遍。这一次,比较熟练些;我先把粽叶叠起来,再卷成一个漏斗,然后放糯米;这个环节,我做的不是太好,因为我不知道量,最后,把上面的叶子盖好,再缠绳。虽然,在我包的三个粽子中,有两个被奶奶拒绝收入锅中,但至少有一个是成功的。我坐在客厅写作业,厨房里飘来阵阵粽香,淡淡的,很好闻。
我和奶奶爷爷默不作声,我们在等……“叮铃铃……”我飞似地跑去按门铃,爸爸妈妈,和姐姐回来了!正巧,粽子也蒸好了,奶奶哼着小调儿去剥粽子。爷爷则打开了他的收音机他可以听戏了。我兴奋地拉着妈妈去看我的粽子,不料遭到姐姐的嘲讽,我也同样用冷笑回答。
那失败的两个粽子,我当时没发现,它们静静地躺在;奶奶的蒸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