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透过窗子洒进书房,一束光影正好落在书桌上那本泛黄的古籍上。我翻开书页,似乎能闻到岁月的芬芳,一股浓厚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在这古籍中,我认识了她,一个才情出众的古代诗人。
她的名字叫做李清照,一个字字珠玑的名字。她的诗作如同她的名字一般,清丽婉约,令人陶醉。她的诗作中,有她对家乡的思念,有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她对大自然的热爱。她的诗作如同一幅幅画卷,将古代的美景展现得淋漓尽致。
我读过她的《如梦令》,其中写道:“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诗中,李清照将自己沉醉在美景之中,诗中的“藕花深处”如同仙境一般,令人陶醉。这正是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大自然的热爱。
她的诗作中,也有她对家乡的思念。如《乡愁》中写道:“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诗中的“故乡”,让人想起了那片美丽的土地,那熟悉的风景,那亲切的人们。她的诗作,将家乡的美好勾勒得栩栩如生,令人心生向往。
在她的诗作中,我还看到了她的坚韧与勇敢。如《夏日绝句》中写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诗中,她对项羽的赞美,表达了她对英雄的敬仰。她的诗作中,还有许多类似的诗句,都展现出她的坚韧与勇敢。
在她的诗作中,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才情出众的女子,她的诗作如同她的灵魂一般,清丽婉约,令人陶醉。她的诗作,如同一位智者,向我们传递着生活的智慧,让我们在欣赏诗作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她的人生哲理。
李清照的诗作,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的心灵。她的诗作,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能够静下心来,去品味生活的美好。她的诗作,让我们在追求物质的同时,也能够追求精神的满足。她的诗作,是我们永远的财富,是我们的精神寄托。
在书房的阳光下,我再次翻开那本泛黄的古籍,仿佛又看到了那位才情出众的古代诗人。她的诗作,将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成为我们生活中最美的风景。
教师点评:小作者在文中对宋代词人李清照这一人物做了评述,紧密联系人物作品、广泛选取切入角度是文章的显著特点,也是文章层次分明、结构清晰的关键所在。不过,文章框架搭得不错,内容却经不起推敲。首先,内容流于表面,不够深入,一方面,文章对于人物的评述始终停留在作品对人物热爱自然、思念家乡等不具有代表性的特质的展现上,另一方面未有诸如人物生平、人物经历、人物性格特质等更为翔实全面的资料予以说明和佐证。其次,内容虚浮,缺乏实质性内容,若仔细研读,可以发现文章多为空话套话,拿第五段举例,段首说是“看到了她的坚韧与勇敢”,但段中却找不到任何能够体现李清照坚韧与勇敢的事例内容,反倒是车轱辘话来回说了两遍,第六、第七段的套话之感更是明显,始终抒情,始终找不到“感受人生哲理”“她的诗作能照亮我们心灵、让我们静下心来品味生活的美好”的例证和原因。再次,内容不够严谨准确,“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李清照并没有创作过《乡愁》这样的作品;《夏日绝句》的举例和李清照的坚韧与勇敢并不契合,这首怀古诗更能体现的是词人的家国情怀。这些常识性的错误一旦出现,便会让人对作者的知识储备和用心程度产生怀疑。小作者还需端正态度,对创作再做学习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