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老婆子是我的表姑婆。她年轻时就爱俏,还是当地出了名的戏迷,最爱的是花鼓戏。用她的话说就是“那唱的都是咱老百姓的事,那理儿都看得懂”。
醴陵乡下每逢过节或庆祝“花炮老爷”大寿,就会演一班戏,那云老婆子准是第一个到场的观众。只要邻近村里有戏看,街坊四邻就能看到她骑着辆破单车,脚踏板咿呀咿呀地响着,车后座绑着看戏的装备——板凳,劲头十足。这时村民们就免不了打趣她。 “云老婆子,又去哪里看戏哟?”
“去那个荷花村嘞。” “咋的每每哪里有戏都叫你晓得了?” “那是哦,我可是每次听完戏还特意问那戏班子什么时候到哪里又有戏听。”云老婆子带着点儿骄傲的语气说完,就蹬着她那破单车一溜烟地走了。
后来,逢节就演的戏渐渐没了,云老婆子有点失落。但她很快又忙活起来了,她儿子又给她添了个大胖孙子。六十七八岁的云老婆子每天待在家里带着五岁的大孙子,抱着刚出生的小孙子。 看着孙子,云老婆子每天乐呵呵的。就是好久没听戏,没见那唱戏的身段之美,她心里痒痒的,觉得生活还是差了点味。
这几年云老婆子家里条件越来越好了,盖了新房子,儿子置办了一台大电视。大孙子每天守着电视看动画片。一天,大孙子不小心将电视调到了戏剧频道,传出来的戏曲咿呀声叫云老婆子听见了。久违的戏腔牵动了云老婆子的心,她小跑着来到电视机前,可看到的不是魂牵梦萦的戏,而是个被她认定为狗皮膏药的广告。
“乖孙孙,快告诉啵啵(醴陵方言,指奶奶),你刚刚弄哪儿了?” “我想看刚才那个有咿呀声的地方。”云老婆子手脚并用地比画起来。
大孙子看到他啵啵心急的样子,听话地将电视调回了刚才那唱戏的频道。云老婆子在看到唱戏的那刻,笑得眉头上的皱纹全挤在一块,活像戏曲脸谱上的条纹。 可云老婆子又有点犯难了。白天大孙子要看那什么羊啊狼啊的,晚上儿子他们小两口要看那什么爱呀情呀的,她都不好意思开口说她也想看电视。
不过这难事没几天就解决了,大孙子上学了。白天电视空了出来,云老婆子就抱着她的小孙子守在电视机前津津有味地看戏。 这看电视可比以前追戏班好多了,可以天天看。这不,云老婆子的儿媳妇交电费的时候还在纳闷:“大儿子读书去了没整天看电视,这电费咋还和之前一样多呢?”后来才发现,原来是她婆婆这个戏迷接替了大儿子,也天天守在电视机前。
等小孙子会走路说话了,云老婆子更开心了。她一边带着满地走的小孙子,一边用腰间绑着的小播放机听戏,那可是儿媳妇特地花两百多块钱给她买的。她现在走到哪里哪里就有戏曲声。这可把早年一起追戏班结交的朋友们羡慕坏了,纷纷让儿女也给买一个来乐呵。云老婆子七十五岁大寿时,她儿子给她买了个智能手机,还教会了她用唱歌的App和短视频App。
云老婆子拿着智能手机除了会打电话就是点进那短视频App里看戏,或者在戏瘾大发时去那唱歌的App里唱上一两段戏。至于其他软件,那是怎么教都不会用。直叫人念叨:这云老婆子一碰到跟戏有关的,不会也得学会,其他的咋弄也不会。
云老婆子有了智能手机,那是想看花鼓戏名剧《刘海砍樵》就看《刘海砍樵》,想看《贫富上寿》就看《贫富上寿》。而且啊,她那小孙子也喜欢跟着她看戏,这可把她乐坏了。云老婆子早就觉得儿子这一辈人跟她在戏上没话说,现在她的孙辈有人懂她,可不得高兴嘛。
每当小孙子陪云老婆子看戏时,云老婆子总喜欢告诉他,什么是善的、恶的、美的、丑的,花鼓戏里的一点一滴都是人生的写照。小孙子似懂非懂。
在奶奶的影响下,小孙子也成了个小戏迷了,偶尔还能唱上一段。云老婆子每天乐开了花。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突出,取材真实。作者选取了典型的事例,很好地展现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文章里介绍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