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蘸满艰辛墨水的笔,写出了外公的人生,就如往事历历在目。
外公出生于一九五五年,虽然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没有经历硝烟战火,但没有真正享受过童年生活,却历经六零年的饥饿,文化大革命的动乱,没有快乐,只有饥饿和贫穷。
外公有兄妹五个,他排行老二。父亲是老师,所以外公上了五年的小学,而且心算特别厉害。家里困难,三岁时随父亲去学校小食堂里,伙食也不好,经常吃红薯米,饿得直哭。听说后来差一点送给一户没有孩子的人家收养,因为家里人多,经常食不果腹,外公小时候是穿百家衣,吃百家饭长大的。
为了贴补家用,外公从小就劳动,七八岁时随太奶奶去拾狗粪,牛粪,据说是农村积肥料种地。十二岁时随大一点的孩子去灰窑拾灰,灰窑里的灰渣刚出窑时就滚烫滚烫的,一窑灰渣出来,就徒手拾细碎的灰石,每次只能卖几分钱。现在想想,觉得实在是很艰难。
十五岁时,外公就成了家里的劳动力了。每天凌晨三四点,就被太奶奶喊起床,开始一天的劳作。十五岁的外公身材瘦小,跟着一群同龄人下煤矿挖煤,一天就挣个两三块钱,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就天天干体力活,外公真的很勤劳,任劳任怨。
二十四岁时,外公与外婆结婚了。一间破土屋,几样简单的家具,后来有了妈妈和阿姨两个孩子。上有老下有小,肩上担负着重担。外公一直在煤矿做工,一直到一九八七年,煤矿发生意外。外公被窑洞梁上的石头砸中,幸好有一个锄把撑了一下,保住了性命,但是断了两根肋骨,脊椎骨断了两节。在骨伤医院硬生生地睡了40天的硬板床,外婆一直守候在病床,寸步不离。后来,外公的伤成了天气预报,一到阴雨天就钻心的疼。
外公的骨伤恢复后,就和伯外公学泥水匠手艺,养家糊口。风里来,雨里去,不论严寒还是酷暑,一直在劳作。他自己吃了没有文化的苦,就拼命挣钱让妈妈和阿姨上学,后来还抚养了一个外甥做养子,供书供到大学。在当时的农村,外公勤勤恳恳供养三个孩子上学,是多么的不容易啊。
今年外公六十五岁了,还是坚持做工。满头白发,步履蹒跚,腰也有些弯曲了。外公的脸上,手上写满了岁月的痕迹,那就是勤劳。
我每次回乡下看外公,外公总是特别高兴,给我买好吃的,陪我玩,这时外公的脸上写满了幸福的痕迹,总是嘱咐我要好好学习。
人间的阳光,招呼着岁月沧桑的岁月,给外公的人生涂上了一片淳朴和勤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