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可爱的“吃货”妹妹,她真的十分贪吃。在她的生活中,“吃”绝对是最重要的。因此,”“别人吃是为了活着,而她活着则是为了吃”,这句话就理所应当的成了大家用来评价她的话。
记得她一岁那年的春节,妈妈做了一大桌子丰盛的年夜饭。当妈妈把压轴菜——烤全羊端上桌时,妹妹立刻兴奋了起来。只见她坐在椅子上,两只小手不停地扑腾着,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烤全羊,嘴里还不停的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大家见状都笑了笑,开玩笑地说着:“这孩子打小就聪明,连吃饭都知道兆最好吃的,最贵的。”此时,妈妈对妹妹说“宝宝,你还小,烤全羊是辣的,你不能吃。“妹妹眼看自己被拒绝了,立马“哇”的一声哭了起来,任凭谁怎么哄都哄不好了。最后还是我想出来一个好办法,我掏出一块糖,递给妹妹。妹妹一看到糖,立马就不哭了,低下头,自顾自地拆包装,然后把糖放进嘴里,美滋滋地吃了起来。所有人看到此情此景都不禁哈哈大笑,爸爸还说妹妹就是一个天生的“小吃货”。
记得还有一次,妈妈想让妹妹去学习,但是妹妹死活不肯学。她哭喊着说:我不管,我不管,我就是要吃糖,我才不学呢,我要吃糖,吃糖比学习好玩多了!妈妈拗不过她,只好无奈地叹了口气,从零食柜里拿出了一颗糖,好声好气地哄着妹妹:“我的小祖宗啊,你就学十分钟吧,就十分钟,学十分钟就能吃一颗糖,快去学习吧。”妹妹看到糖,两眼放光,一把从妈妈的手里抢过了糖,高高兴兴,手舞足蹈地说“好耶,好耶!一言为定!”可见零食对她的诱惑有多大了。
也正是因为妹妹太爱吃且太能吃了,她的外貌和体型与别人则是一点都不一样。她有一张圆滚滚的鹅蛋脸,两颗葡萄般大的眼睛,水汪汪的,鼻子扁扁的,红红的嘴巴十分显眼。妹妹的体型胖胖的,仿佛一个圆滚滚的大肉球,走起路来身上的赘肉一晃一晃的。当她笑起来时,那两颗葡萄般大的眼睛会瞬间变成两条细小的缝,真是太可爱了。
这就是我那可爱的“小吃货“妹妹,你们喜欢这样一位又爱吃又能吃的“小吃货”吗?
教师点评:小作者这篇介绍妹妹的写人文章颇富亮点,一是在以事例对人物特点进行凸显时,既做到了事例典型、有代表性,也做到了事例生动、有感染力,二是在铺陈文章时,先做事例的讲述,再做人物形象的刻画,用行文顺序的新意增强人物特点的表现力。如果我们加深对这些事例的思考,则会发现小作者在挑选事例时做足了功课——这些包含着日常片段、现实情景、人物对话的事例全面而充分地展现了妹妹在生活中最真实、自然的一面,俨然得益于小作者广泛的采撷与精心的甄别;如果我们通篇对文章进行研究,则会发现小作者遵循着先做罗列后做总结的思路,也带给了我们独特的阅读体验——先于诸多事例中寻找妹妹爱吃好吃的迹象,再将视线聚焦于妹妹可爱的面庞之上,这个活泼可爱、天真烂漫的“吃货”妹妹的形象由此深刻而清晰地浮现、烙印在了我们脑海之中。归根结底,文章的亮点皆源自小作者的用心和真心。为小作者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