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外出求学,思念小城,回归家乡,用歌声记录故乡,勾起旧时回忆,再次品味人间烟火和小城故事。
儿时,我一得空便往阿婆家跑,简直把阿婆家当成了自己的第二个家。可是现在,我在阿婆曾经的家,却一点连阿婆生活的痕迹都找不到。
把命运的齿轮转到我的童年时代。忆起那个时代的旧时光,仍然觉得宁静温馨,还很美好。与阿婆的回忆占满了我的整个孩提时代。还记得在夏天,我是往阿婆家跑的最勤的。阿婆的家,不是简陋的茅草屋,是那种带着大自然味道的小木屋。虽然后来阿婆搬家了,却也算不上是有多么豪华的别墅。只是那种青瓦白墙,清清爽爽的,给人一种很舒服,很清新的感觉。不过我和阿婆还是很喜欢住在以前的那个小木屋。尤其是在夏天,冷布糊窗,竹帘映日,冰桶生凉,天鹏荫屋,再加上冰盏声声,蝉鸣阵阵,闲情似水,这便是一首夏之歌了。
那个夏天,有橘子汽水,脆甜的西瓜,有在院子里晒暖眼皮耷拉的猫猫,有阿婆轻轻摇晃的蒲扇,风吹过,带来无数细碎的美好。可是回忆终究只是回忆。后来,阿婆不在了,也没有蒲扇和猫猫了,那个小木屋也没有了。犹记听到消息的那天,我还是不能相信,记忆里那个摇着薄扇,叫着我“囡囡”的和蔼阿婆不在了。妈妈告诉我时,我半天没有反应过来,妈妈说,她去了很远的地方。但是我知道,她去了之后就不会再回来了。后来我也想通了,和亲人的真正离别,没有多么的惊天动地,也没有那么的轰轰烈烈,只是在一个和平常一样的早晨,她永远的留在了昨天。但是我仍然跟妹妹说:“阿婆只是去了很远的地方买东西,等她回来的时候,还会给我们带礼物的。”妹妹很是天真的问我:“就像以前阿婆去集市上给我们带糖块一样吗?”我无力地点了点头。她继续追问:“那,阿婆什么时候回来呢?”我跟她说:“很久很久以后,等你长大了,她就回来了。”妹妹会走路说话后也爱往阿婆家跑,她跟阿婆的感情不比我和阿婆的薄。我想,等她长大了,长到跟我现在一样大了,就明白了。
那时,每次我们跑到阿婆家时,阿婆总是偷偷给我们两个塞东西吃。有一些小饼干啊之类的。还会背着我的表哥表姐们偷偷给我塞钱,说:“这是你和妹妹的份儿,拿去买点儿学习用品,还有生活上的想吃的也别拘着了自己。别人可没有。要收好来呀!可别被他们看到了。”阿婆脸上的笑是如此的和蔼,细看竟还有点儿幽默俏皮。阿婆是如此疼爱我们,人都是以真心换真心的。听妈妈说我们小时候老缠着阿婆,只让妈妈和阿婆带,到了别人家都闲不住,闹的鸡飞狗跳。唯独到了阿婆家是一片的其乐融融。
我还记得,在儿时的夏夜里,我和妹妹还有阿婆都在院子里,看着天上的星星,听着院里阵阵的蝉鸣和稻田里的蛙声。我和妹妹就缠着阿婆,让她讲天上星座的故事。有时她讲着讲着睡着了,我和妹妹就把她轻轻的摇醒。凉了,我就指使着妹妹跑去拿来毛毯轻轻为她盖上。每到这时候,阿婆就会扯下毯子来对着我们两个说,阿婆不冷,现在是夏天,你们两个还小,要注意点身体,免得感冒了。有时,我和妹妹会问出一些令人哭笑不得的问题来。阿婆听的时候哈哈大笑,她笑的是如此的开心,眼睛都眯成一条缝。但无论我和妹妹问出多么可笑的问题,她都会耐心的一一解答。阿婆陪伴了我和妹妹的整个童年。回忆起来,那大概是人世间最美好的幸福了吧。
最后一次见阿婆,我心中充满了忧虑。她憔悴矮小的身影让我感到心酸,她抱着我,说了许多话,最深的是“吃茶喽!”她告诉我,她虽然老了,但仍然深爱着茶,每天都会喝上一杯,让身体更加健康。她还告诉我,人需要对自己的身体负责,才能活得更长久。我听了阿婆的话,深深地感到了教育的重要性,而这份教育,永远留存在我心中。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清晰,结构清晰,内容丰富,文笔优美,立意独到,情感饱满。作者十分注重对细节的描写,细致的神态、动作描写很好地展现了人物的特点。作者选取了典型的事例,很好地展现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文章里介绍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