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雯之死与时代之殇

三年级 写人 1373字
2023-06-16 13:30:58

尊敬的老师,各位同学们:

大家好,能在这里和大家交流,我深感荣幸。

纵观红楼全书,在晴雯死后,怕是再找不出个像她那般的女子。晴雯的死大观园检抄占了主导,但在所有被逐出去的人中,晴雯是最不该的,因为她根本没犯下什么大错,仅仅因为长得标致动人,语言举止犀利了些,就被当权人记恨,逼上亡途,可以说她是死的最无辜的。

晴雯自幼卖给贾府赖大家为奴,后过给了贾母做婢女,她长得风流灵巧,伶牙俐齿,模样生得极标致,针线活尤其好,被贾母令来侍奉宝玉。她生性率真,至纯至性,语言耿直犀利,有着与众丫鬟格格不入的鲜活灵魂。她连父母乡籍名氏不知道,地位原是最低下的,但却是曹公笔下最具反抗性的一个。她追求独立自主人格,怀揣对爱情和友情的真挚,但这是为当时的封建社会体制所不容的。正如她的判词所说的,“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查抄大观园前,王善保家的因为晴雯不太趋奉她,便在王夫人前告她“仗生着模样比别人标致些,又生了一张巧嘴,天天打扮的像个西施的样子,在别人跟前能说惯道,掐尖要强”,王夫人也想起那“水蛇腰,削肩膀,正骂小丫头的丫鬟”心里很看不上那狂样子,道:“好好的宝玉,倘或叫这蹄子勾引坏了,那还得了。”趋炎者不愁枚举,善妒者不胜其数。晴雯直到临死前都为掌权人所不容,连丫头婆子都不大喜欢她,她太漂亮也太直率了,说话直来直去无所顾忌,说话尖刻了些,便容易得罪人。

她具有平等意识,只是希望站在平等的地位上成为一个人去交流,但在这样一个封建大家,这是不被承认允许的。当以王夫人为首的王善保家等人直赴怡红院,想要搜检一番,袭人等人只是自己打开了箱子并匣子,任其搜检一番,正欲检查晴雯箱子时,只见晴雯挽着头发闯进来,“豁啷”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提着,底子朝天,往地下尽情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倒出。公然反抗,王善保家的只能灰头土脸的离开,而她的反抗立刻遭到了残酷的报复,王夫人在,她病得四五日米水不曾沾牙的情况下,从炕上拉下来,硬给撵出去,几天后,悄然无声的死去,可以说晴雯是真正具有时代精神的人,她的身上寄托了传统文人对独立自主人格的追求,可她太过渺小了,这种新生力量一旦兴起,便会遭到封建余力的疯狂镇压,纵使是风流灵巧,心比天高,到底是命比纸薄,死不瞑目。

晴雯至纯至性,她对平等怀着浑乎天然的热忱,这也导致她对友情和爱情的真挚。她直爽坦率,与袭人等人想尽办法去套近乎捞好处不同,她对宝玉的感情干净澄澈,却被王夫人等人骂为狐狸精。临死前,她悲愤的对宝玉说“只是一件,我死了也不甘心的,我虽生得比别人略好些,并没有私情蜜意的勾引你怎样,如何一口咬定我是个狐狸精?”她一生光明磊落,敢做敢当,终是这个世界不成全她的真挚和纯洁,她也不会同那些小人趋炎附势,宁折不弯,至死无愧于心,这便是晴雯的自我,晴雯的风骨!

《红楼梦》是一本现实主义巨作,晴雯的形象让我们不禁叹于曹雪芹对人性,命运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在贾府这么个封建大家,晴雯却偏偏是个没有奴性的人,她标致像西施,却不屑于去讨好统治者,她针线活儿极好,却只愿做自己想做的,她地位低下,目光却是向外看的。就这样一个人,有这样一种势力,是会让旧力量惴惴不安的,即使没有抄检大观园这一事件,晴雯还是会死,因为那些封建遗老是不会任由这股力量发展的,一旦升起便会遭到残酷镇压,晴雯的死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教师点评:文章中心突出,思路清晰,内容丰富,文字很有风格,有自己的思考。作者在文中谈及了阅读书之后的真切感受,很好地做到了有感而发。作者的感悟不仅真切,还颇为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