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唐诗宋词的爱好者,是李白和辛弃疾的铁杆粉丝,也是我家诗词大赛的冠军,他——就是我的爸爸。
爸爸很喜欢古诗词。一有时间,他不是捧着《李太白诗集》看得津津有味,就是拿起《宋词的故事》看得充耳不闻,入神时嘴里还念念有词,妈妈没少说他“走火入魔”。爸爸不仅自己在网上买了许多诗词书籍,还经常去城市书屋借。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要算一本《唐宋词选》了,反反复复地借了三次了,我问他既然喜欢为什么不买一本,他满是遗憾地说:“都找遍了,没有卖的呀!”
我刚上小学那会,作业还少,每天晚上睡觉前爸爸都和我玩各种游戏,奥特曼跳棋、五子棋、成语扑克……但他只有一个要求,就是输掉游戏的人需要背诵两首古诗。就这样,在他的“威逼利诱”下,我早早地背完了小学生必备古诗。爸爸专门下载了很多古诗朗诵,存在U盘里,只要开车就播放,还要求我和他一起跟着朗诵,我听烦的时候,也不愿意换成故事。要是妈妈也在车上,我就向妈妈告状,爸爸就只能乖乖就范,可真是“一物降一物”。
爸爸是个“见缝插针”的人,出去散步时和送我上学的路上,也变成玩诗词游戏的时间。有时是单字飞花令,有时是诗句接龙,爸爸说诗词上句,我对下句。久而久之,我都怀疑他是从古代“穿越”过来的人。因为自己要上班,不能一同去武汉游玩,临行前他专门和我一起温习了和武汉相关的诗词,让我到武汉一定好好体会一下。去壶口瀑布的路上,他还不忘托妈妈转告我,好好感受一下“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的气势……爸爸未能前往的遗憾,溢于言表。
不过,我这个“走火入魔”、“见缝插针”的“穿越”爸爸,也让我学会许多诗词。在武汉,登上黄鹤楼,我体会到了毛泽东词中的“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见了武汉长江大桥,明白了什么叫“一桥飞架南北,天暂变通途”;当我穿过西安大唐不夜城的人群,看到李白举着酒杯,甩起长袖——“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豪情扑面而来……
他——就是我的“穿越”爸爸,让我学会了很多诗词,学到了很多知识,更给了我诗意的童年。
教师点评:小作者不仅对爸爸喜爱诗词这一特点有着准确的了解,也对拥有这一特点的爸爸做了精准的形容,“穿越”爸爸的称号与爸爸迷恋诗词的典型事例于是完美呼应,这篇介绍爸爸的写人文章因此令人印象格外深刻。可以说,小作者的洞察与巧思,还有对爸爸满满的爱意,才是文章如此亮眼的关键所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