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有蔓草,零露溥之;今有师者,德高性温。
——题记
她通晓史书,却非整日之乎者也的学究;她熟知古今,却不似深沉严肃的大儒。她姓高,我的历史老师。
高老师虽姓高,个子却是小巧。脸上常带着一缕和蔼的微笑,披肩的长发更显温文。大约读史真的明智罢,她看起来总是那样雍容不迫,而又谈吐风雅,以至我时常想,若要寻关雎里的窈窕淑女,想来她当之无愧。
不知什么缘故,历史在心中的沉淀及岁月的流逝竟让她越发儒雅。何以见得呢,闻声即可。若是让我形容她的声音,兴许会将其比作西湖的一场烟雨。这是独属于江南的雨,是独属于江南女子的柔。人们喜看江南烟雨,而且总是不自觉间便陷入她的柔美,像是画船听雨眠。听她的声音也是类似的,于是历史课堂上便会不自觉的入了迷。以至班主任都时常感慨:“历史课的纪律总是这样好。”伴着她轻柔话语,曾尽看大唐繁华,风光无限;也看清朝腐朽,国耻难洗。在她的描述下,时而感国盛而春风满面,时而觉国衰而捶胸顿足,一字一句牵动着学生的喜怒哀乐,大约这便是她的魅力,历史的魅力。好的课堂总离不开用心的备课,毋庸置疑的,高老师备课尤为认真,是一位师德极好的老师。
我是历史课代表,每去交作业时,总见办公室里的她在忙碌。若是她的学生,定然
不难理解这忙碌。毫不夸张的说,她历史书上的笔记比任何一个学生都要多。不仅如此,高老师更是体恤学生,于是每课的重点知识她会做成一本学案,为学生背诵备考省下不少功夫。每讲至一些重点知识,总是想方设法让我们找到记忆点,会打一些生动的比喻,会扩展相关有趣史实。如在讲张学良在九一八事变中撤出东北一事时,她就说张学良为向民众交待,曾一跃而跳至汽车上,对群众说“我恨日本人不比你们少!”既刻画出一代将领的英豪,又使学生牢牢记住了这个知识。
自然,这些只是我看到听到的,心中明了,她还有许多努力是我无从得知的。我看不到她每晚揉着疲惫的眼睛入睡,看不到夜里她借着微弱的灯光改卷,听不到她看到我们傲人成绩时爽朗的笑声,听不到她因担心我们学业而发出地叹息。
为人,您温文尔雅,未愧学识;为师,您呕心沥血,无负学生。而我辈,为您的学生,许是最大的幸运。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清晰,结构清晰,内容丰富,文笔流畅,立意独到,情感饱满。文章里介绍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物形象塑造得鲜活、饱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