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球!你怎么又把我的羊绒衫弄破了啦!”我鼻子里差点儿喷出火来,恨不得让雪球立马消失,可世上又没有后侮药吃,这下怎么办呢?明天还要穿它呢!我的眉头不禁锁紧了,深深叹了口气。妈妈闻声赶来,看了眼前的景象,然后笑着对我说:“没事,这怕啥呀,走,我带你去缝一下就好了,刚好我的羽绒服也有一个洞,今天刚好去补一下吧。”好吧,看在妈妈的面子上暂且饶你一回!
来到鼓楼商场南大门入口处,一个毫不起眼的小摊子映入眼帘,摊子四周围满了大纸板,用来挡风。在一个角落里堆满了衣服,足以看出顾客很多。走近些看,纸板中间有一张桌子,一张椅子,还有一位老奶奶。
这位老奶奶正埋着头,专心致志地缝补着一件羊绒衫。突然,一阵风刮来,四周的纸板随即倒地,但老奶奶不受外界影响,仍然一针一线地缝补的衣服。一根根银发随风乱舞,挡住了老奶奶的视线,老奶奶只好放下手中的活,去捡倒在地上的板子。此情此景,我怎么能袖手旁观呢?我快步走到摊位边,帮老奶奶捡起了板子,顺势打量起老奶奶:老奶奶很慈祥,身高和我差不多,步履蹒跚,行动缓慢,背有些弓着,戴着老花镜,脸上的肉已经松弛,爬满了岁月的痕迹。一双手十分粗糙,看上去是历经了许多的磨难,贴上了好几个膏药,但做起事来却很麻利,补衣服毫不含糊。经询问老人今年76岁,姓郭,缝衣服40多年,在泰兴商城摆摊20年,不管风吹雨打,天天都来摆摊,乐此不疲,这手艺已经传承了两三代人了。
奶奶说明来意,奶奶点了点头,接过衣服,仔细地看了看洞,告诉妈妈有三种补法。第一种贴画,这种很快;第二种就是用同色线缝补,这种大概要两小时;第三种是从衣服里面抽丝出来缝补,这种难度最大,用的时间最长。我选择了第二种。只见奶奶先把线穿进针孔里,她半眯着眼睛,对着光亮,几秒钟就穿上了。奶奶笑着说:“年纪大了,眼神不济了,只能靠着手上的准头了!”我不禁暗自赞叹。再用钩子固定在洞周围,掏出线和钩针,用钩针一针一针勾出和衣服一样的纹路。一钩,一拉,一抽,不松不紧,原样重现,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真是熟能生巧啊!
这时妈妈提出要去办些事,于是我们中途走了,等我们回来时,衣服已经补好了。我拿起衣服仔细打量起来,竟然找不出刚才的窟窿了,要不是郭奶奶指给我看,我还真以为这是件崭新的衣服呢!简直天衣无缝,完美无瑕!
巧手郭奶奶,让我见证了世间的俗世能人。也让我明白了:做事要一心一意,不受外界影响,才能够做到尽善尽美,学习亦是如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