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楼下有一家包子铺,他们家买卖不错,老板顾名思义姓刘,街坊邻居都叫他老刘,我也跟着叫。他是个乡下人,好说话,脾气也好,说话一股乡下口音,可讨人喜。
他家包子有一个特点,十来年一直不变的:真正的皮薄馅大!而且吃起来总是停不下来,老刘每天都乐呵呵的,而且还自来熟,见谁都跟朋友一样熟悉,客流总是源源不断往他家进,进门的时候喊:“老板,来一份牛肉包。”出门的时候喊:“老刘,明天还来啊!”我一个不爱跟乡下人打交道的人都会被他感染,每天都乐呵呵的,负面情绪就着包子一口一口吃掉了。
对于我这种不爱吃包子的人来说,老刘包子铺每次都是在我眼前几乎忽略不计。而且他家店面算不上大,人在里面很拥挤,像这样的店面我们首先都会想到这里面的饭菜干不干净,这里面环境是不是脏乱差。但是实际上恰恰相反,老刘家店铺十分干净舒适,饭菜比大店铺都干净卫生,就好像有了老刘,卫生就都有保障一样,每个人都在老刘包子铺吃的肚子像一面小鼓似的才肯出来。
一到早上,他家包子铺还没开门,门口往往就已经聚着两两三三的人了,一些熟悉的工友还会坐在小马扎上,翘着二郎腿等着早饭出锅。窗是开的,可以看到老刘忙碌的身影,他穿的很利落,工具只用最好的。即便能看得到,工友们也都不会看老刘的手法,是不是在包子里动了手脚,是不是偷工减料。因为老刘是不会那样做的,他只会一个劲往包子里加肉,没头没脑地加。就算他包子里肉这么多,但是丝毫不用担心亏本的问题:他可是老刘呀,怎么可能亏本呢?
等到小房子里雾气满了一屋子,从窗户排到外面去,工友们都不约而同地停下,回头张望。随后,老刘把门打开,把新鲜的肉包子推出门,这一车神秘的包子就是大家万众瞩目的焦点,虽然保温箱还没打开,但是那香气可是能传十条街。
“老刘,今天又做的什么馅包子啊?”一个工友问到。
“啊,尝尝就知道了。”老刘笑眯眯地回答,手还捂着保温箱,好像在隐藏着什么秘密。因为他总是会变着花样做包子,每天的包子都是一个惊喜。“今天做了萝卜榨菜,八宝粥,腊八粥,想要豆浆的话也是有的……”前面的都是铺垫,大家更期待他今天做了什么馅的包子,“今天做了鲜肉包,”一阵欢呼声响起。“韭菜鸡蛋包,”欢呼声更大了。“茄子包,”欢呼声要盖过附近别的摊贩叫卖的声音了。“还有……”老刘故意不说,工友们都催他。“还有梅菜扣肉包。”这是老刘自己的手艺,别人都做不来这种包子,但是他可是老刘呀,老刘能有什么做不出来的包子呢?
按这时候,老刘就应该把保温箱掀开,工友们纷纷拿起手里的碟子碗筷,开始争抢。但是还有第二锅、第三锅……要粥的喝粥,要豆浆的喝豆浆,榨菜是一定不能少的。店铺里坐不下就到外面站着,因为老刘家的桌椅板凳总是不够用的,眼看着一批又一批桌椅到货了,却总是不及客流的二分之一。但是大家仍然还是毫无怨言地站着的站着,坐着的坐着,老刘只要不忙,你就可以看到他和其他客人聊天的身影,他的笑意止都止不住,客人们一边吃饭一边和老刘说话,也不乏有呛到的时候,老刘就会拿一杯水解救他。
哎呦,老刘包子铺要开业了,我可得去“抢”包子吃了,不然肯定要饿了。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清晰,结构清晰,内容具体,文笔优美,立意独到,情感真切。文章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情感,颇为打动人心。通过文章,我们可以看到作者饱满真切的情感,文章也因此优美动人,触动人心。作者将细腻的情感融入进了每一个字、每一句话中,深深地感染着读者。文章语言优美,情感饱满,感染力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