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拿了我要扔的矿泉水瓶?我会送到垃圾箱的呢!”树下有几个刚刚打完篮球的男生喊道。得,这想都不用想,犯人一定是老孟。老孟特别财迷。
她的嗜好之一就是捡空矿泉水瓶,闲着无聊她就会在操场上或者花园里锻炼锻炼走几圈,转一圈下来能捡不少瓶子。
班里有几个同学知道老孟的这个特殊癖好,每次补课前都去别的年级“扫荡”一圈,一个个收获颇丰,抱满了瓶子上来给老孟,老孟这时笑得最开心,本来就不大的眼睛便更是眯成了一道缝儿,一个一个把瓶子拧了装在自己的小包里,老孟说了:“捡瓶子这件事儿吧,一举两得,既保护了环境,又扩充了我的小金库。”
假如你看到大街上有一个穿得整整齐齐哪儿都利利索索的人在垃圾桶里翻瓶子,不要惊讶,那一准儿是老孟了。
老孟特别严格。
做过老孟的学生的人都知道这一点。初一开学第一节语文课不干别的,立规矩。用一节课来讲规矩,可见规矩之多了。我永远忘不掉那节课快下课时老孟说“这是规矩”时的铿锵有力,语气中的威严让人不敢不服。
老孟每节课前都会准备听写小条,每次听写不多,只听写八个,但是每节语文课前的课间没有一个敢出去的人,就算是上厕所也要拿着小条背语文,全班都在认认真真地复习语文,生怕一个点复习不到就被罚,老孟的惩罚会让你写得腰酸背痛手抽筋。
老孟留的作业不多,但每个同学都不敢犯懒马虎对待,每个词的拼音认认真真地查过字典再反复确认三遍才敢写到作业本上。老孟说了:“不劳心,必劳力。”不查字典随便写的话,后面就会有“50张”的惩罚在等着你。做老孟的学生,没有一个不听到“50张”而吓得变了脸色的。当然,做老孟的学生,也没有一个敢不查字典的。
老孟每节课都提问,答不上来就站着、什么时候“立功”了什么时候坐下。所谓“立功”,就是在老孟提问时主动举手回答,答对了才能坐下,答不对就一直站着。也有人因此站了整整三年的语文课。因为老孟的这项规矩,语文课上同学们显得格外的积极主动。
老孟特别博学,可能是因为年龄大的关系,老孟的童年和我们的完全不同,许多在他们那个年代随处可见的东西对我们来说都十分稀奇,有些甚至闻所未闻,每节语文课她都会给我们讲些她小时候的趣事来开阔一下我们的眼界,这同时也为我们写作文提供了很好的素材。老孟的记性特别棒,《出师表》《岳阳楼记》等古文倒背如流,得像老孟一样熟。
让我们感叹钦佩的同时也暗暗下决心一定要背老孟看卷子简直是神速,一边上课一边就把小条判完了,上午交了下午就能判出来试卷,老孟长戏称自己是“火眼小金睛”。
老孟,您年纪大了,眼花了,头发白了,腰也弯了,背也驼了,我们毕业了,您要照顾好自己。遇上您,我三生有幸。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突出,结构清晰,取材真实,文笔流畅,立意独到,情感真切。作者十分注重对细节的描写,细致的神态、动作描写很好地展现了人物的特点。作者选取了典型的事例,很好地展现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文章里介绍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物形象塑造得鲜活、饱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