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

三年级 写人 1144字
2023-04-07 22:41:25

那一种辛酸,是老街的风风雨雨;那一种香甜,是他准备的最温暖的行囊。而他依旧挺立在那阵秋风里,永远不会离开。----题记

那是一条让我无法忘记的街,也是一条充斥着辛酸年华的街。而它却衔着过往,如烟般消散了。

那是一条老街了,记忆里的香甜也是从这里开始的。记忆里的它,傍着碧水的涓涓而流,水而清亮,泛着碧波小浪,它也清亮,傍着石砖青苔亮。一旁小店倒是热闹,木质的小屋子,琳琅满目的商品,各色的美食。屋前一锅大汤,正沸水在里咕嘟的叫嚣着呢!就听“哗啦”一声大响,那馄饨下锅了,好似那京剧里的角儿一声滔天大喊一般,倒也正在锅里马不停蹄地乱斗呢!“百万大军”的乱斗看着可没意思,那摊前的烤红薯可就有意思多了。那大爷前停着的三轮车上放着一个大黑炉子,那炉子可有些时候了,倒也是:通体流黑,几个气孔冒白烟,大黑帽子扣脑门,全身上下无不是晒成炭黑色的。就见那大爷扣了一顶瓜皮帽,倒也是炭黑色的,留着个长不长短不短的中等胡子,脸上有着几许鸿沟,肤色晒得黝黑,踏着那大军布鞋,身着那大军袄,可神气了!一人一炉,就那么挺在风中。只见一群小孩奔来买他的烤红薯,那一个个小黑头簇在摊前,挤在摊前,望眼欲穿地等待接过山芋。就见老板用那黝黑的大手揭开盖子,“哗”一阵香气直冲云霄,似那泼洒的淡云,似那琼云缭珠般散在了每个角落。那烤红薯,金黄流酥,软糯香甜,香气四溢。老汉用粗糙的手指,一捏,一扣,一系,打包便完成了。他将打包好的烤红薯笑着递给孩子们,并嘱咐道:“接好呦!热手的,别掉啰!摔了就成泥儿了!”孩子们的钱都是随便给的,他从不计较说。收了那七七八八的碎钱就完成了一天的工作,吹着曲儿,推着炉,踏着夕阳回去了。那是孩子们的盼望之夜,盼着他再回来。

可是现在----老街变得冷冷清清,一旁的小店木质的屋子开始腐朽,好似他们的老去,逝去的年华与青春不再。

那,熟悉的背影,是,是老大爷……他依然傲挺在风中,那黑炉子陪着他。我走了过去,买了一个烤红薯,我问多少钱。老大爷迟疑了一下,他头发似霜般白,眼眸也有些浑浊,脸庞上尽显沧桑老态。大军袄上已是一块块布丁,已经看不出原来的模样了,还有一些黑黄棉花露了出来。带有补丁的瓜皮帽正挂在一旁的路边贴热,他的耳朵被冻得通红。

“随便给吧!也就这几个,爱吃就行……”他慢悠悠地从口中蹦出几句话,我从口袋中摸出了100块钱塞进了老大爷的手里。“太多了!小姑娘,收回去吧!就当大爷请你吃了。”大爷有些嘶哑的嗓音让我的心更加沉重。风缭乱了我的头发,我喊了句:“这是我这么多年吃您红薯欠的!”

寻常巷陌,烟火人间。那一口香甜的烤红薯是我记忆里抹不掉的温馨,那一种辛酸,是他熬过来的坚强;那一口香甜,是他对我们小辈的祝福。祝福他那过往青春,用自己的一双手为我们,准备上最温暖的行囊!

尽管,我知道他只是一个孤寡老人。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突出,有条理性,文笔优美,立意独到,情感饱满。通过文章,我们可以看到作者饱满真切的情感,文章也因此优美动人,触动人心。文章语言优美,情感饱满,感染力十足。清新的文笔、隽秀的文字、流畅的叙述、丰沛的情感,都是这篇文章引人入胜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