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记忆里,模模糊糊的记得父亲最爱的两件事,就是钓鱼和喝茶。就说钓鱼吧,不论晴天还是下雨,他总是风雨无阻,只要他那一天闲下来,钓鱼是必须做的事情。家里也摆放着他许多的钓鱼工具,妈妈总是不高兴的埋怨:“就在那里坐着耗费时间,也没见你钓多少鱼。”我总是对父亲抱以理解,毕竟这是父亲为数不多的爱好。
父亲端着他盛满茶水的茶杯,小时候的我,就像牛皮糖一样黏在他身上,他就故意生气,说:“还不下来,还不下来,待会儿茶水倒我一身就舒服了?”我总是咯咯地笑着,自告奋勇的端起茶杯,父亲却一下子把茶杯夺去:“烫着了怎么办?”我盯着茶杯发呆,那是一个很漂亮的茶杯,和那些古朴的茶杯有着很大的区别。
茶杯整体是白色,上面有着一些古色古香的图案。就这样发呆了好几分钟,母亲有些奇怪的走过来:“怎么坐在这里发呆?不舒服了?”我没有回答,自顾自的走到一边去玩了,但是心思还留在那个茶杯上。
后来渐渐长大了一些,我也慢慢懂得那个茶杯对父亲的意义。闲暇时间,父亲爱和我聊聊茶,所以对于泡茶是一件事情,我也颇有心得,从父亲自己泡茶,变成我为他泡茶了。
我泡的茶和父亲的不一样,我泡的茶,总是有浓浓的香,而父亲的茶则是淡淡的。我说:“茶这么淡,没滋味了,不好喝的。”父亲却摇摇头:“茶要是太浓了,你总是会期待更好的。”我不理解这句话,在我的认知世界里,这句话好像是一个病句。。
我从七岁开始学着帮父亲泡茶,原本这个习惯可以延续很久,但是在十岁那年经历的一件事情,让我和茶杯绝缘了
。
我不知父亲为何会这么慌张,其实那时候已经不小了,父亲躺在沙发上悠闲的看书,一边习惯性的吩咐:“女儿,给我泡杯茶。”我早已经驾轻就熟,但是生性马虎的我,在把水烧开,开始倒茶水的时候,被烫着了。一声惊叫,换来父亲慌张的脸庞。母亲不在家,她听说了此事,责备父亲:“叫你一天不干正事,现在好了,天天弄那些玩意儿,把女儿伤着了。”我看着父亲,他的嘴紧紧的闭着,并不想争辩什么。随后父亲把我送去了医院,自从那之后,父亲再也没让我碰过他的茶杯,也没有让我给他泡过茶。只是自从那之后,父亲喝茶的次数少了很多,即使喝茶,叹气的次数也多了不少。
后来和父亲说到此事,父亲似乎还有那么一些心结:“那次是我不好,不过我女儿的泡茶手艺的确不错,以后尝不到啦。”我默默无言,我为父亲泡茶,只是对父亲的爱,我从没有换位思考过,父亲让我为他泡茶和叹气,也是对我的关心和爱啊!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明确,结构清晰,内容丰富,立意独到,情感饱满。作者十分注重对细节的描写,细致的神态、动作描写很好地展现了人物的特点。作者选取了典型的事例,很好地展现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