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许清。
往日的白石桥街头,商铺林立,人群熙熙攘攘,十分热闹,如今因疫情影响,纷纷闭门谢客,街道边的清冷萧条。有一家粥铺还在营业,粥铺棚顶的叶子花花包在青藤绿叶中伶仃地缀着,不翻身,不惊艳,静静地散发着清芬。
店主老板娘每天清晨准时打开店门,和往常一样迎接她的第一个客人。她是个干练的姑娘,身形高挑,围着紫绛色的短围裙,因为戴着口罩的缘故,一双瑞凤眼显得特别醒目,笑时的纹路顺着她的眼尾绽放。她额上的碎发梳的十分服帖,显得额头十分光洁,她在发辫上扎着深色皮筋,工作的时候,辫子安静地伏在背上,走路时辫子也随着步伐轻快地跃动,人们亲切的称她为“辫子姑娘”。
疫情严重的时候,顾客不便进店堂食,她就改做外卖,她依然每日都把店铺打理得干净敞亮。煮好粥后,择一最大的木桌,戴着口罩,从桌头走到桌尾,熟练地将滚烫软烂的粥舀入盒内,“咔嗒”一声,按下盒盖,再配上透明餐盒分装的开胃小菜,一份一份地打包好,利索干净,决不错乱。
她说继续开店是她和家人商量过的结果,还是觉得店开起来不容易,再难也要有开下去的恒心和毅力,不能让它轻易关了。
有时候,粥铺难免会遇到生意特别差的时候,她的外卖也维持不下去了,有人劝她关店,但她非但不关店,还愿意免费为那些滞留在他乡的工人提供白粥小菜。别人问她图什么,她说:“只要有人需要这粥店,我就要坚持开下去。”说这话的时候,她看向开了的叶子花,那纤薄的紫瓣,瑟瑟相依,像蝴蝶敛翅停栖枝梢,叫人不敢惊动,只怕会被风雨折损。
她将店铺改名为“爱心粥铺”,贴上红火的对联,“白粥一碗,煮尽天下哀愁喜乐;咸菜半根,腌入世间苦辣酸甜”,为街道驱散几分冷清,增添了一些烟火气,对联尾字的“乐”和“甜”像两个定心丸,光顾粥铺的人又逐渐回来了,她又渐渐忙了起来,人们又看到那熟悉的笑纹久久绽放在她的眼尾。
叶子花开到第二季了,或是因为有了一年的积蓄,花开得特别多,像焰火一样。紫瓣落在地上帐扫不过来了,也有落在篷顶的,有攀进店里的,还有开在姑娘辫子上的,是鲜明的紫。她就站在花下,低头,舀粥,手很稳。她相信,因为恒心和毅力,一切都在慢慢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