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晚上梦见了我的奶奶,醒来仍是恍惚。但是想念却见不到,我就止不住的泪流。
我的奶奶在我初中的时候过世,因为我们在相隔遥远,只有过年的时候才会回老家相见。奶奶有好几个孩子,我的爸爸是最小的,她和我们一起过年。我们在老家的房子是一个三层的房子,爸爸妈妈和奶奶住在一楼,我和哥哥住在二楼,二楼还有一间柴火屋,里面都是码的整整齐齐的木柴。奶奶已经过世四五年了,里面的柴火依旧码的高高的。我们家的门前有一大块地,里面种了很多蔬菜,甚至还有火龙果,过年都不用出门买菜。
奶奶不会说普通话,我也不会说方言,家里只有我和她的时候我们基本就靠简单的比划,但其实没有什么特别不好交流的地方,毕竟她总是拿来吃的让我吃一吃罢了。有一次过年,我们家提前回来了,于是我的寒假作业就托别人帮忙带回来,奶奶拿回来了,我问她在哪里,她也听不懂,我也说不清楚,急的我抱头直叫,奶奶抚抚手尴尬地陪笑。
奶奶的厨艺很好,过年的时候家里总是要做红糖米酥。老家的红糖通常像一块砖,硬邦邦的,奶奶一个人生火,切红糖,熬糖汁,再把米酥和红糖混在一起,趁热把米酥压平再晾凉。昏黄的灯光下奶奶瘦小的身子忙忙碌碌,我就喜欢待在一旁看奶奶做。红糖米酥甜滋滋的,不是很粘牙,清香酥脆。奶奶还会做竹筒饭,她去家边的小竹林里砍竹子,砍成小段,再开一个口,把里外都洗干净,把米和肉装进去,用香蕉叶堵住口,放到火上烤。竹香和米香肉香混合在一起,好吃极了。
老家过年时总是阴阴冷冷的,时不时就下雨,每家都有火盆,一个废旧的锅里放上灰打底,在摆上几块通红的木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烤火取暖。有一个竹子做的吹火筒,截一段竹子,把里面的口打通,就可以用来吹炭火,让它烧的更旺了。我和哥哥因为抢夺吹火筒吵架,我抢不过他,大哭。奶奶当晚就又做了一个小一点的给我,摸起来很顺滑。
奶奶去世的时候是暑假,我们从外地回来到村子里已经八点多了,长时间的奔波我已经很累了。奶奶的棺材放在前面,周围是点了一圈蜡烛,妇女围坐在一起聊天,嗑瓜子,男人们在一旁喝酒,高谈阔论。我坐在一旁,久久凝视奶奶的棺材,蜡烛照的光影摇摇晃晃。我没有哭,但我知道以后见不到奶奶了。
除了见不到奶奶以外,家里的房子没有人清扫了,再次过年回老家的时候,家里已经被燕子筑了窝,一楼二楼都有,鸟屎也有很多。家里积了厚厚的灰,放碗筷的橱柜甚至长了虫,打扫起来才知道有多累。奶奶一个人一直守着这家一定很辛苦,但我觉得,寂寞可能更辛苦。
有次爸爸喝醉了,和我坐在一楼,看着我玩手机,他说他想吃红糖汤圆。我拿了面粉,热水做,我其实不太会做,但见过奶奶做。爸爸在一旁说:“你奶奶会反复揉很多很多遍,面团都是非常光滑的。”汤圆下了红糖水,我和爸爸看着热气飘散。爸爸默默地吃了两碗后,走到奶奶的遗像面前说:“她做的和你差远了,都不是一个味。”我知道,爸爸想他的妈妈了,我也想奶奶。
教师点评:文章取材丰富,语言生动,立意独到,情感真切。作者十分注重对细节的描写,细致的神态、动作描写很好地展现了人物的特点。人物形象塑造得鲜活、饱满。文章通过梦境代入,并引出奶奶对自己的疼爱的事情,表达对奶奶对思念